与《秋菊打官司》相同,新疆新拍竣的农村故事题材新片《望山》,也是讲述一个民告官的故事;与《秋菊打官司》不同的是,《望山》中纯粹的新疆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以及设计丰富的故事线索和人物形象,让观众很难将这部片子与那个创造了告状经典模式的影片联系到一起,这是一部纯正农村风格的新疆电影。
近日,《望山》在乌鲁木齐市举行了首映式,这部由天山电影制片厂与新疆大森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摄制的新片,早在后期制作期间,就得到了电影界和传媒的广泛好评。这部还未公映就已颇受好评的电影,究竟有多少值得期待的看点呢?记者为此采访了天山电影制片厂厂长张毅刚和该片的编剧兼导演苏磊。
硬朗豪爽的新疆味道。
《望山》是天山电影制片厂继《美丽家园》《吐鲁番情歌》之后,积极探索“小故事、大主题,低成本、高质量”的又一次艺术实践。既然坚持新疆题材,问题就集中在如何出新上了,因为关于新疆各种风土人情题材的旅游片和电影几乎已是应有尽有,如何让这个故事讲的有新意呢?
编剧兼导演苏磊告诉记者,展示蕴藏在新疆农村的汉民族文化,是这部电影的一大特点,也是此前新疆电影中的一块空白。因此在故事题材敲定后,他们的目光最终落在了在西汉时期就有建制的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这块地域上,这里是进入新疆的东大门,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特别是这里是新疆汉民族文化聚集之地,在多姿多彩的新疆各民族风情中风格独树一帜。
“因为机缘的凑巧,我们拍戏的时候正好在12月份,这让我们有机会展示了新疆难得一见的冬景。”苏磊介绍说。于是,影片里尽现了苍茫天山的巍峨冬姿,皑皑白雪中的娇弱羊羔,还有更能增加男人粗犷气质的高筒毡靴等,为人们已经熟悉了的以豪爽著称的新疆气质,又增添了几分格外硬朗的味道。“这还不够,我们还希望能够充分利用当地风味独具的新疆汉民族文化,像新疆小曲子、笼旺火等民俗,为这个小故事多润些色。”苏磊补充道。
整部影片没有复杂的背景音乐,多处几乎就是纯粹的对白,偶或穿插一些新疆小曲子所特有的单调而深沉的弦乐伴奏,令苍茫天山中的这个小村落更显纯朴。尤其令人称道的是片中不断出现的精彩话语,在经过用当地方言进行表演的演员说出后,令观众不自觉地为民间语汇的丰富而叫好。像男主人公毛玉胜表示要承担责任时说的“谁打下的糊糊谁来喝”,女主人公保秀埋怨自己哥哥多吃多占时说的“一只羊嘴下有一把草呢,吃过了界就不对了”,以及毛玉胜教育儿子要坚强时说的“儿娃子的腮帮子为什么是鼓的,那是咬牙咬下的”等。“这些土得掉渣的话,一经方言说出,就会闪光!”苏磊兴奋地说,“这就是农村的特点,在城市生活越来越同质化的今天,农村有着值得关注和挖掘的广阔空间!”
官大还是民大
在电影里有一句有争议的台词:“乡长是谁?乡长是政府!法院是谁?法院也是政府!”导演苏磊告诉记者,从写剧本开始到后期制作,都曾有人建议删去这句台词,但最终还是保留了下来。“这是早先农民法律意识淡薄的真实体现!正因为有了起初这种法律意识的模糊认识,才体现出最后主人公主动投案自首的可贵性,这种前后对比说明了村民毛玉胜法律意识的觉醒,和最终对政府的信任。”苏磊说道。
影片是根据一个发生在新疆的真实案例改编的,故事讲述了村民毛玉胜打了一只国家保护动物北山羊,被村干部告发后,毛玉胜又发现村干部连同乡干部也打过北山羊,在法庭上当场反击,于是引起了故事的多元发展。
天山电影制片厂厂长张毅刚告诉记者:“苏磊在每年都要举行的题材论证会上把这个故事一说,我们就觉得很有意思,因为这个故事的包容量很大。首先它是农村题材,反映了农民的最基本生活状况;同时它牵扯到了官司,特别是这个故事的结局很有意思,乡干部和村民都被依法判了刑,这是用最活生生的事实回答了村民们关于‘官大还是民大’的疑惑,很浅显易懂的传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深刻思想;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关于保护北山羊这一故事的主线索,又牵扯到了环境保护,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的话题。一个故事有这么丰富的扩容量,所以我们鼓励苏磊好好写。”
于是在为这个故事设置了一波三折后,经过多次磨合,甚至从剧本创作到拍摄到后期制作,都在不停地进行磨合改动,最后诞生了这么一个以新疆汉民族文化为底蕴,以少见的新疆冬季风光为背景,以真实案例改编而成的关注农村、关注法制、关注和谐的现实主义作品,反映了我国普法教育正在深入到边远山乡,边远地区农民的法律意识正在觉醒,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崇高理念得到彰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值得一提的是,片中主要演员均为近年来活跃在影视创作中的实力派演员。饰演男一号毛玉胜的周波,曾经在电视连续剧《军人机密》《苍茫天山》中出演重要角色;饰演女一号葛保秀的董萍,曾因为主演电影《悲情布鲁克》而获得金鸡奖最佳表演奖;饰演村长葛保柱的王双保,曾主演电视连续剧《12·1枪案》、电影《盲井》而广受好评;他们朴实自然的表演为这部影片平添了浓浓的乡土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