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代之前,电影在新疆的传播只是在家庭、私人场合小范围进行。一些富贵人家从内地或国外引进电影放映机,然后在家里的院子里支起幕布,召集亲朋好友,一块欣赏。
30年代之后,盛世才当政,电影正式在新疆解禁。1934年,新疆民众反帝联合会成立,成立了9个民族文化促进会,无论是反帝会还是文化促进会,都把电影作为抗日宣传的有力武器。这些组织一般有一个面积较大的礼堂,这些礼堂就是看电影的好去处。
随着抗日救亡运动的深入,中国内地的电影人积极拍摄制作抗日电影,在武汉、重庆、成都形成了以中国电影制片厂、中央电影摄影厂和西北制片厂为主体的"大后方电影",如"中制"的《保卫我们的土地》、《热血忠魂》、《八百壮士》、《胜利进行曲》、《塞上风云》、《民族万岁》;"中电"的《英雄的中华儿女》、《中华儿女》、《长空万里》;"西北影业"的《风雪太行山》等,都成为激励民众奋起抗战的战斗号角和反映军民英勇抗敌的英勇的交响曲。
下面这部电影就是《塞上风云》,讲述在内蒙大草原上的抗日故事,主演黎莉莉、舒绣文当年都是大明星。这造型,有木有83版《射雕》的感觉?
《风雪太行山》讲的是山西的煤矿工人反抗日寇占领和经济侵略的故事,后来的大导演谢添当时是一名演员。
这些抗日电影一经制作完成,新疆的反帝会、文化促进会还有商会都会在第一时间将电影拷贝引进新疆,然后在新疆各地放映。由于新疆地广人稀,新疆电影放映人早早就推出了电影下乡活动,各族群众尤其是基层的农牧民第一次定期享受到了电影这种艺术形式,抗日电影极大的鼓舞了新疆各族人民的反帝信念和爱国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