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点真诚,少点套路,电影营销能不能正经点?
作者:新疆影视网转载 更新时间:2023-10-31 14:14:18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一个近期引起了很多讨论的话题——“诈骗式”电影营销。
你们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看到一部电影的海报、预告片或者短视频,觉得很有意思,就决定去电影院看一看。但是,当你看完后,却发现电影和你期待的完全不一样,甚至觉得被骗了。这就是所谓的“诈骗式”电影营销,它是指营销团队利用虚假、不诚实或不道德的手段来欺骗、误导消费者,以达到盈利目的。这种营销方式不仅损害了观众的权益,也伤害了电影本身的品质和口碑。
那么,“诈骗式”电影营销是怎么做的呢?总结了以下几种常见的手法:
• 蹭明星热度。有些电影会在宣传时大肆宣扬某个当红明星的参与,但实际上这个明星在电影中只是客串或者根本没有出现。比如,《日不落酒店》就在宣传文案和海报中把沈腾的名字放在了男女主之后,让人以为他是主演之一,但实际上他只是以人形立牌的形式出现在了电影中。这样的做法无疑是对观众的不尊重。
• 贴虚假标签。有些电影会给自己贴上一些与内容不符或者夸大其词的标签,来吸引特定类型或者更多的观众。比如,《燃X》就宣称自己是一部文艺片,但实际上却充斥着颓靡、无聊的情节和画面,与文艺片的定义相去甚远。这样的做法无疑是对文艺片和观众的侮辱。
• 制造虚假热点。有些电影会在短视频平台上发布各种幕后花絮、高光片段、观众反应等内容,来制造话题和热度。但这些内容往往只是片面地展示了电影中最精彩或者最感人的部分,而忽略了整体的质量和逻辑。
“诈骗式”电影营销看似能够在短时间内提高票房,但实际上却是以牺牲观众期待为代价来换取高票房的“诈骗式”营销终究只是自欺欺人。这种营销方式不仅会让观众失去信任和兴趣,也会埋没了一些真正优秀的电影,影响了电影产业的健康发展。
电影营销应该立足于电影本身,而不是华而不实的花式营销。电影不仅是一种娱乐产品,也是一种艺术形式,它应该具有文化价值、艺术价值、教育价值。电影创作者应该贴近群众、贴近时代,让作品具有生命力和震撼力。同时,在立足电影本身的基础上深度挖掘电影的丰富内涵,让营销环节助力优质电影的输出。相关部门应该健全电影评价体系,从多维度全面评估一部电影,为观众选片提供科学的参考。
我们能够看到更多的优秀电影,也希望能够成为更理性、更有品味、更有责任感的观众。让我们一起为中国电影的发展和繁荣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