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电影总票房恢复到疫情前的74%,共上映697部,创历史新高。根据国家电影局公布的数据,2021年,全国电影总票房达472.58亿元,位居全球第一。
具体来看,2021年比疫情前的2019年恢复了73.7%;城市电影观众人数为11.67亿,比2020年增长112.96%,但比疫情前的2019年下降32.43%。
筛查1.23亿次,较2020年增长113.55%,但较疫情前的2019年下降3.27%;平均9.47人次,比疫情前的2020年下降0.42%,比2019年下降30.16%。国产电影票房399.27亿元,占全年总票房的84.49%。新增影院1106家,银幕6667块,共82248块银幕。单屏票房产出61.53万元,较2020年增长121.01%,但较疫情前的2019年下降31.70%。
电影方面,全年上映新片572部,比2020年多263部,超过疫情前2019年的水平(568部)。票房过亿的电影有59部,其中国产片42部。国产电影无论是数量还是票房产出都有很大优势。全国上映国产电影529部,占比92.48%;票房399.27亿元,占比84.49%,成为电影市场的绝对主体。
档期方面,全年在春节和国庆假期前后形成两次观影高潮,其中春节档票房78.43亿元,国庆档43.89亿元。受春节市场爆发影响,2月累计票房122.71亿元,打破全球单一市场单月票房纪录。
政策采取了引导和治理双管齐下的方法。
2021年,国家有关机构在版权保护和行业风气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新《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实施加强了对原创的保护
国家电影局规范短视频平台、自媒体、公众账号制作运营,并规定未经授权复制、剪辑、传播他人电影作品属于侵权行为。
针对娱乐领域“阴阳合同”、天价片酬、偷税漏税、流量至上、畸形审美、“饭圈”乱象、“慢变”等新老问题,国家通过规范市场秩序、收紧平台责任、严格内容监管、加强行业管理、加强教育培训、完善制度保障、强化舆论引导疫情等方式,多次关停影院。现在,广告公司已经暂停了在电影院预先放映广告的业务。
一位影院经理无奈地说,“招商太难了,想合作的都给太少了。今年,我们为某某爆米花做广告。我们不付钱,而是用爆米花解决。没有皮肤,就没有头发。没有客户,自然不会投放广告。以前当地广告公司经常找合作,现在都不敢签了,疫情的不确定性影响很大。”
某电影院线负责映前广告投入的X导演,有着十几年的从业经验。他透露,在电影市场最高歌猛进的那几年,放映前广告的收入能占到总票房的5%到6%。比如2016年的预映广告市场已经达到30亿元。当时,蒙牛、伊利等乳业品牌,映客直播等新兴互联网平台都投入了上亿元进行广告预筛选。
“事实证明,放映前广告每年都有30%到40%的增长,但随后你会发现,这些增长其实来自于新开的电影院。随着影院数量的增加,整个行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快速发展到某个节点后,2019年整个电影行业都在走下坡路,2020年遇到疫情。广告商在投放前期广告时也变得非常谨慎。现在预映广告规模能有票房市场的1.5%就不错了。”
据2010年《21世纪经济报道》的一篇文章,mainland China第一个电影贴片广告诞生于1995年,广告主是肯德基,开创了代理公司en
一位曾经在万达院线做映前广告和中影贴片广告的资深从业者回忆,过去进口片票房很高,所以相当长一段时间,广告都在追大片。
“中影和华夏每年引进国外大片,数量有限。我记得《英雄》的预映广告都是爆满甚至超时的,还有中影和华夏两个预映版本。因为广告位尽量靠近正片,所以倒1(最后一个)的广告最有价值。所以比如这个大片,中影卖1跌3跌5,中影卖2跌4跌6。到了下一部进口大片的时候,中影华夏会改变这个立场。”引导七个方面遏制行业不正之风,开展“清理饭圈乱象”专项行动,各行业协会出台了一系列自查自律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