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有新电影上映的五一电影市场票房收入为2.14亿元,几乎是清明电影市场1.22亿元的两倍。全国影院开工率在没有北京上海的情况下达到68.5%,创下近一个半月新高。
春节开幕后,市场对今年电影行业的复苏抱有很高的期望。此前,今年五一期间(4月29日-5月4日)计划上映的新片多达11部,仅比去年同期少一部。
然而,随着清明的惨淡收场和疫情在多地的持续蔓延,多达8部原定于五一上映的影片宣布撤档,从而迎来了“撤档潮”。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4月29日,已宣布退出的8部影片包括《猪猪侠大电影海洋日记》 《哥,你好》 《检察风云》 《您好,北京》 《保你平安》 《遇见你》 《我是霸王龙》 《迷你世界之觉醒》。
一个令人不安的趋势是,当前疫情对电影需求方的负面影响正在向供给方转移。
本质上,电影产业是一个供需双驱动的商业生态。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观众对能够激发民族自豪感的叙事故事有着强烈的需求,成就了《战狼II》1《长津湖》等屡破票房纪录的国产大片。
另一方面,电影供给侧的创新也会刺激观众进入影院消费,比如当年以《阿凡达》为代表的3D电影,直接推动了3D观影的潮流;当然,好的故事一直是电影供给的活水之源,比如贾玲的《你好、李焕英》,光线传媒的《哪吒》,都是当时市场的中流砥柱。
也就是说,需求端被抑制了,供给端还在持续生产。对于整个电影行业来说,无非就是票房滞后,投资收回晚。
但这次疫情的持续反击,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影片供应的稳定性。光线传媒在最近的投资者交流会上表示:目前市场上的电影供应情况并不理想,原因有三。一是全行业资金出现大问题,很多项目无法按期推进;二是疫情导致大量拍摄无法按计划完成,制作周期拉长;第三,其审查总体趋严。
一旦供给端继续出现问题,就意味着整个电影行业开始逆转到最孤独的2020年。
资本市场的这种预期早已写入“k线图”。Wind的《电影与娱乐指数"》显示,自1月初以来,在不到4个月的时间里,指数的最大跌幅已经接近40%,指数的水平也创下历史新低。
清理行业可以增加头部企业的市场份额,但这种“泥沙俱下”的局面也增加了巨头的经营压力,尤其是一些收入依赖院线发行的影视公司,如万达院线、横店影视等。
根据灯塔专业版的数据,今年五一上映的新片只有三部,是去年的1/4。票房预测数据显示,5月1日上映的三部首映电影总票房不足2亿元。
其中,大剧《我是真的讨厌异地恋》排名第一,预测票房超过8000万元,进口动画片《坏蛋联盟》总票房约5000万元,《出拳吧,妈妈》总票房不超过2000万元。
好在有包括《笨鸟大冒险》《只要你过得比我好》1001《小美人鱼的奇幻冒险》在内的四部翻拍,还有一部空降电影《一点就到家》弥补五一期间的电影内容空缺。
但算上上述复刻电影的票房贡献,有业内人士预计,今年“五一档”总票房可能不超过5亿元,也就是不到去年的三成。
《清明》和《五一》的接连失利,预示着电影的档期效应将在这一轮疫情反击中消失。
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5月2日19: 30,2022年五一总票房(含预售)已破2亿元。电影《珠峰队长》 《我是真的讨厌异地恋》和《坏蛋联盟》票房排名前三。
去年的五一档是上半年继春节档之后的第二个重要排片档期。去年的五一档《神奇动物:邓布利多之谜》10301010101010103
五一期间上映的青春爱情电影《悬崖之上》也收获了“甜头”。上映三天就坐上了票房头把交椅,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成功“激活”了3月以来一直低迷的市场。4月份大部分工作日电影票房仅维持在百万级别,影院开工率仅维持在40%。
来源:灯塔专业版
来源:灯塔专业版
在这个小长假中,4月30日票房5953万元,5月1日全国票房达到8100万元,这是继3月6日之后全国单日市场首次突破6000万元。虽然不能和2021年5月1日4.5亿的票房相比,但这样的票房成绩在疫情屡禁不止的背景下实属不易。3月11日,受疫情影响,上海所有影院关闭,目前尚未开业。4月29日,北京也错过了“五一档”。观众回归的观影热情,使得小长假三天,全国影院开工率持续攀升。在没有最重要的两个电影票仓的情况下,观影热情最高的省份是广东、江苏和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