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电影局发布《“十四五”北京电影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系统阐述了“十四五”时期北京电影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任务、组织实施。003010锚定2035年中国建设电影强国的目标,提出北京要“努力建设电影强国核心区和高质量电影发展示范区,率先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电影高地”。
北京电影发展的七大目标
根据规划,北京电影发展要努力实现七个主要目标。一个是勇攀电影创作高峰。二是市场更加成熟繁荣。三是产业体系更加健全。《规划》中提到,国有电影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做优做强,骨干和带动作用明显提升。民营电影企业发展壮大,龙头行业企业和专业化电影企业大量涌现,电影基地(园区)不断扩大升级,国际一流电影创作中心基本建成。
四是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积极承担国家电影高技术研究实验室建设,推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点电影研究成果,在电影与科技融合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电影产业化和特效制作方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五是公共服务不断优化升级。城乡一体化电影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乡镇电影院建设大力推进,农村电影放映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高,覆盖城乡的电影公共服务网络不断扩大,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显著提升。
第六,传播力影响力持续提升。《规划》中提出,要更加突出北京“中国电影窗口”的作用。北京电影的海外市场迅速扩大,国际传播力的影响力大大增强。
第七,光影氛围越来越浓。“电影”发展新模式不断创新,北京国际电影节“电影名片”作用显著增强,北京环球影城溢出效应和拉动效应凸显,全方位多层次立体电影文化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效。
“七大提升工程”打造“七大新高地”
《规划》根据主要目标,提出实施“七大提升工程”,打造“七大新高地”。
一是“实施创作质量提升工程,打造精品电影生产新高地”。加强创作统筹,提高创作制作组织水平,加强内容创作引导,激发创新创作活力,建立科学的评论评价体系,建设剧本创作孵化中心和电影评论评价中心。
二是“实施市场主体提升工程,打造电影产业发展新高地”。壮大电影企业实力,深化发行放映机制改革,支持影院优化发展,推动电影基地(园区)升级。
三是“实施科技赋能升级工程,打造电影创新,打造新高地”。支持高科技电影技术装备研发,鼓励互联网技术和自主创新技术在电影领域的应用,建设世界领先的电影后期制作中心,推动科幻电影产业发展,使北京成为高科技电影研发的策源地、国际电影后期制作的首选地、科幻电影创作和首映的重要基地。
四是“实施提质增效惠民工程,打造电影服务消费新高地”。创新服务体制机制,提高服务效率水平,丰富活动形式和内容,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
五是“实施沟通能力提升”
一个是勇攀电影创作高峰。稳定电影产量,大幅提升电影创作生产整体质量,每年承担国家重点电影项目5部左右,每年推出市级重点电影30部以上,力争每年票房过亿的京片达到20部左右,获得国家级电影奖项,位居全国前列。二是市场更加成熟繁荣。到2025年,全市电影院达到300家以上,市区和主要城镇基本形成3公里电影圈。布局结构将更加均衡合理,市场规模位居全国城市前列,平均单体影院、单屏票房、综合营业收入全国领先。每年京制电影票房占国产电影总票房的50%以上。三是产业体系更加健全。四是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五是公共服务不断优化升级。第六,传播力影响力持续提升。第七,光影文化氛围越来越浓。
根据主要目标,《规划》提出实施“七大提升工程”,打造“七大新高地”,分别是:实施创作质量提升工程,打造精品电影生产新高地;实施市场主体推进工程,打造电影产业发展新高地;实施科技赋能升级工程,打造电影创新新高地;实施惠民提质增效工程,打造电影服务消费新高地;实施传播能力提升工程,打造电影海外推广新高地;实施智力驱动提升工程,打造电影人才聚集新高地;实施治理能力提升工程,打造电影发展环境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