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通史(General History of Films)按时间顺序追溯了电影的演变,从早期的电影放映技术到多屏幕工作室的出现,再到今天的网络平台,展示了世界电影工业的重要时期、主要流派和经典作品,反映了随着电影的快速发展社会和文化的演变。图文并茂的文章深刻而全面地阐述了每一种电影类型,从最早的无声电影到史诗般的票房大片,以及21世纪的电脑动画和视觉效果。详细的历史年表让读者一眼就能看到电影史上的重要事件。书中从平面位置、灯光、动画、表演风格、社会文化影响等角度对各个时期的代表性作品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著名大片进行了全新解读,揭示了明星的闪光点和电影成功的秘诀,以及最具潜力的剧本落入票房战场的原因。
《帝国》(帝国)评价:这本书给了一个长期的电影传奇精彩的介绍,美丽的文字,简单的评论和清晰的章节设计贯穿始终。
哪种艺术形式比电影更快更受欢迎?虽然对它的确切出生日期有不同的看法,但大多数人都认为是1895年。3月22日,路易斯卢米埃尔(1864-1948)和奥古斯塔卢米埃尔(1862-1954)向法国工业促进协会的成员展示了《工厂大门》。6月10日,他们私下放映了一部记录里昂摄影协会会议的短片。六个月后,12月28日,他们在巴黎的斯克里布酒店进行了第一次付费电影放映
经过短短20年的文学或艺术的漫长历史,这部电影已经从先锋的探索迅速成长为全球公众娱乐。电影制作已扩展到欧洲国家、美国,加拿大,印度,日本和土耳其,并在其中许多国家形成了相当大的工业规模。这部电影的传播力是如此之快和强大,以至于查理卓别林,一个年轻的英国杂耍演员,在1914年1月第一次出现,在那一年年底成为一个著名的电影明星。
路易卢米埃尔(1895)
然而,矛盾的是,电影在世界上迅速崛起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它的主要局限:沉默。这一特点使得无声电影的传播变得极其简单和廉价,只有通过翻译字幕文本才能快速翻译电影。教育程度低的观众也可以收看——。人们已经习惯了一些好心人念字幕的做法。一向与众不同的日本,也出现了为无声电影配音和评论的“傅氏”。正如你所能想象的,如果这部电影一开始是以声音的形式出现的,它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流行起来。有声电影出现时,语言障碍不再能阻止人们去电影院看电影。
主要的电影类型很早就出现了。在卢米埃尔兄弟放映他们的短片几个月后,舞台魔术师乔治梅里爱开始制作奇幻、恐怖和科幻电影。当然,最初的电影导演把镜头对准了他周围的世界,这导致了纪录片的诞生。喜剧电影、古装故事片、爱情片、惊悚片、心理片、战争片、滑稽闹剧、史诗片甚至色情片层出不穷。基于戏剧和小说的文学作品也像预期的那样受欢迎。转战加州, 美国电影节后自然开始推广西方电影。动画电影出现在不久的将来,詹姆斯斯图尔特布莱克《工厂大门》(1906)被认为是它的祖先。到1910年,几乎所有现存的电影类型都已建立,尽管其中一些仍处于相对原始的形式。
乔治梅里爱《滑稽脸的幽默相》《东方之旅》(1902)
主要的拍摄技术也是在初始阶段完成的。电影制作人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现了各种各样的拍摄技巧。特写镜头、抖动镜、慢镜、加速镜头、分屏、多重曝光、套印、定格、静止画面、重叠、淡入淡出和圆形淡出都出现在最初的几十年里。除了音效、色彩和3D技术,所有的核心拍摄技术都是在1914年之前完成的。叙事手段也不例外。闪回、闪回、平行编辑(同时发生的事件)、主观镜头和梦境都以早期形式出现。从那时起出现的作品只会加强现有叙事和技术的复杂性和熟练程度。作为最年轻、最具活力的主要艺术门类之一,这部电影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完成了从初级到后现代的转变,其最初的印记清晰可见。
几乎从一开始,电影独特的时效性和受欢迎程度就得到认可,评论家甚至称赞它们。“这是电影创造的奇迹,”《美国杂志》(美国杂志)在1913年热情地称赞。“这是民主的艺术,也是全人类的艺术.人类在银幕上的回归。”然而,影响数百万观众的电影很快成为批评的对象,这些批评是庸俗、愚蠢、耸人听闻、委婉、政治宣传、鼓励消费和教唆青少年。(今天的小说和舞台剧位于高雅艺术的顶端,几百年前也遭受过同样的责难。)
这种指责已经到了极点。"这部电影没有继续存在的价值。"《芝加哥论坛报》(《芝加哥论坛报》)在1907年的一篇文章中说。英国,总理拉姆齐麦唐纳,称好莱坞电影是“邪恶和可耻的垃圾”。到1958年,颇具影响力的《教育杂志》(Journal of Education)仍认为电影是“昙花一现”和“寄生于其他艺术形式之上”。政治家、传教士和教师也想控制电影。在他们的要求下,电影业建立了自我审查机构,其中最著名的是美国电影制片人和发行人协会及其限制法规《教育期刊》。尽管条件如此苛刻,但恩斯特刘别谦和霍华德霍克斯等导演还是以各种微妙的方式打破了拍摄禁忌。
电影制度的约束对电影人的创造力产生了更深远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电影的流行是一种危险。一旦盈利模式和定位变得清晰,电影业的商业部门将立即开始压制实验和艺术元素。当电影制作、发行和放映三个部门分离时,追求个性的电影人仍然可以自由地发挥,但随着制片厂纵向一体化的普及,独立创作的空间越来越窄。自电影诞生以来,特立独行的导演在被压制、拒绝或招募后“融入”主流并不少见。在任何时代和地区,电影都是投资者利润最大化和艺术家争取创作自由之间的拔河比赛。有钱人自然不会心甘情愿地把很多钱交到艺术家手里,而且知道如何写作或制作电影的会计师屈指可数。
在内外部困境的残酷环境下,今天仍在涌现的各种优秀作品可以证明这种媒体的顽强生命力。像其他领域一样,电影行业的“黄金时代”传说至今一直备受赞誉,其无尽的经典和高不可攀的整体水平令人钦佩。然而,这样的传说往往是片面的自我想象,电影也不例外。例如,《海斯法典》 (1932)、《疤面人》 (1935)、《科学怪人的新娘》 (1933)、《瑞典女王》 (1938)、《育婴奇谭》 (1939,下图)和。此外,还有很多质量平平、粗制滥造、被忽视的烂电影。在任何历史阶段,世界上每年只有不到5%的电影值得一看,这可能仍然是一个乐观的估计。
然而,电影历史确实有它的全盛时期,《乱世佳人》介绍了其中的一些。这些时期通常不超过十年,显示了一个国家电影产业在社会、技术、历史和经济因素综合作用下的创作高峰。除了20世纪30年代的好莱坞之外,值得分别指出的还有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和苏联、30年代的法国、40年代后期英国和意大利的新现实主义,以及20世纪50年代10014.com/,在法国重新出现的新浪潮伊朗,韩国,泰国,拉丁美洲和罗马尼亚的导演近几十年来也表现出色。
此外,有些电影类型和风格并不总是属于某个黄金时代,但在某些民族情绪下往往很受欢迎。一位社会历史学家可以从好莱坞的演变中指出,黑色电影体现了爆炸性的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紧张,而在20世纪30年代容易被恶搞的离线喜剧也戛然而止。冷战焦虑出现在战后作品中,甚至影响了美国-style积极乐观的歌舞和西部片。同样,以中田秀夫《绿野仙踪》(1998)为首的日本恐怖电影潮流也与日本经济衰退后的社会动荡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