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阿勒泰》,用新疆绝美风景向全国影迷献上的礼物
作者:新疆影视网转载 更新时间:2024-05-16 20:51:00
当代中国电视剧,你能想象一部剧集仅凭着纯朴淳美的风景和质朴善良的生活品质,就能在无数花里胡哨的潮流剧组中嶙峋挺立,赢得如此高的口碑和持久热度?《我的阿勒泰》就是这样一股醺人心脾的泉水,浇灌了疲惫都市人的心田。
细数今年上半年的国产剧,高开低走、被骂到剧终的不在少数。就在业内一片哗然之际,这部仅8集、改编自作家李娟散文集的电视剧,迅速拔得头筹,豆瓣评分高达8.7分,当之无愧成为2024年至今最高分国产剧。究竟是什么力量,让它在紧锣密鼓的娱乐市场中如此耀眼出众?
我以为,正是它所展现的那种返璞归真、回归自然本源的质朴生活智慧,给了现代人前所未有的共鸣和慰藉。
放空心灵,去感受北国风光的壮阔与细腻
打开《我的阿勒泰》,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新疆大地的窗户。铺陈在眼前的,是那无垠的雪山、绵延的草原、清澈的河流和点点游鹭,一派祥和宁静的世外桃源景象。曾经被誉为"东方诗人"的李娟用笔将这片辽阔壮美的北国风光娓娓道来,细腻入微、活色生香。
"雁过留云不住,马蹄穿林无声。落日熔成铜浆,泼洒在大地。"观剧时,我仿佛能听到马蹄踏过树林的簌簌之音。"傍晚离合湖上,雁群飞过,一盘游丝般轻轻拂过。"这样的文字,给人如临现场的身临其境之感。
不同于一味追求视觉张力的风光纪录片,《阿勒泰》将柔美的文字情怀融入了画面之中,使得这一处处场景不仅仅是景,更蕴含着丰富的诗意与哲理。观众们由是在赏心悦目的同时,也得以放空心灵,去感受这片自然之地的细腻之美和生命之息。
世人把它称为"赛博吸氧剧",用来形容这部作品对都市人疲惫心灵的疗愈力量,着实名不虚传。我们这些终日忙碌奔波的城市人,何尝不渴望一处避世的绿洲,好让浮躁的心静一静,喘口气?《阿勒泰》正是我们的一剂"精神稳定剂"。
生活的本真,就在纯朴热诚中绽放光彩
除了自然美景,《阿勒泰》最让我动容的,是它对普通生活的真挚关注和细腻描绘。不同于那些艺术家笔下的理想田园,它呈现的是一种更加质朴纯真、热诚活跃的生存气息。
剧中的李文秀和巴太都是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他们生活在都市和牧区的夹缝中,迷惘而又坚韧地寻找着属于自己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各式各样的生活细节被一一勾勒:小卖部里母女俩的相谏、巴太骑马归来时羞涩腼腆的模样、文秀裹着大衣在河边洗衣服时的朴素力量……所有这些,都是极其平凡的桥段,却被编导注入了一种独特的暖意。
我最喜欢的一个细节,是文秀从城市归来,母亲一句"回来就好"三个朴实无华的字,却让这出离异常、离群索居的年轻姑娘在家的感觉油然而生。这就是家的温度,就是《阿勒泰》想要表达的情怀所在。
在这么多朴素中透着灵动和力量,使剧作远离了那种死气沉沉的写实风格,而是闪耀着勃勃生机,引人入胜。无论是大自然的生疏、游牧的艰辛还是亲情的温暖、友谊的真挚,都被巧妙融合,成为一幅幅饱含生命气息的画卷。
我想,这正是作品最大的生命力所在。它没有把生活美化,却用纯朴热诚的方式让生活本身散发出动人的光彩,这一点,可谓精华所在。
人物鲜活生动,折射出底层人文关怀
相较于自然景色和生活细节,《阿勒泰》对人物的刻画也同样出色。每一个角色都有着鲜明的个性,生动有血有肉,从而让观众在人与环境的互动中,看到了导演对底层人文的深层关注。
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个总在河边洗衣服的中年女子托肯。她丈夫去世后选择远离城市,独自一人在牧区扎根,用双手换来了自己的生计。尽管生活清贫,但剧中无数个环环相扣的细节,都在向观众传递着她纯朴善良、勇于面对生活的积极乐观品格。
同样令人难以忘怀的,是文秀母亲张凤侠那股子豪爽干练的气质。她管理着家中的小卖部,面对置之不理的赊账户毫不退缩。在女儿回归时虽有代沟之隔,但她始终坦诚以待,鼓励女儿拥抱自我。想来,正是这样一股犟骨头般的韧劲,让这对母女得以在艰辛中成长,活出自己人生的美好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