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资讯
影视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影视资讯 > 影视资讯 > 正文
《草原枪声》编剧沈凯的天影之梦
作者:新疆影视网转载  更新时间:2017-03-06 12:12:43

    电影《草原枪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红遍大江南北。但鲜为人知的是,它的编剧是从竹溪大山深处走出来的军旅作家沈凯。

  沈凯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新疆分会理事,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文学协会会员,天山电影制片厂文学部主任、编剧。1988年,他因病在新疆去世,享年56岁。

  沈凯作为一个家产颇丰的世家子弟,是如何走上革命道路,又为何从京城主动要求到新疆,在新疆创作出影响几代人的《草原枪声》电影文学剧本?

  沈凯,本名戴书训,又名戴维贤,满族,生于1932年,竹溪县龙坝镇塘坊村人,现在也叫肖家边村。其父戴溪,是塘坊戴家大院的大财主,戴家仅老宅就有三处:戴家大院,大院河对岸有棵古树,以古树为基点建了一院房子,还有县城邮电街那一片。

  戴家大院是一个土墙木楼泥瓦的建筑群落,据说有二十四个天井,曲廊回环,雨天不沾一脚泥。上面是木楼,楼门相通,隔而不断。正门门楼楼牌上有“耕读传家”四个大字,整个大院坐落在山清水秀、藏风聚气、钟灵毓秀之地。

  沈凯的父亲戴溪,当年在武汉求学,与武昌大家闺秀“林八小姐”林青澜相恋,因林家是个大家族,当时结婚的条件必须定居武汉。沈凯就出生在武汉。几年后,戴溪岳父去世,他们才回竹溪,戴溪在县里供职,家属则住在戴家大院。李先念部队驻扎龙坝时,戴溪主动让出一院房子作为指挥部。如今,那栋房子门头上还有红五星。

  曾在竹溪一中上学

  沈凯14岁到竹溪黉学馆(现竹溪一中)读书3年,时间是1945年至1947年。竹溪知名人士柳汉瑜与沈凯父亲戴溪是故交,抗日战争时期,柳汉瑜曾掩护中共党员聂之俊在竹溪县开展地下工作。上世纪三十年代末,柳汉瑜和聂之俊创办了刊物《抗日建国半月谈》。在柳汉瑜的影响下,沈凯与革命结缘。1949年,沈凯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沈凯曾在西南军区王震所在部队任宣传员、第一高级步兵学校文工团任创作员。1952年9月,在北京电影学院编导系学习,于1954年毕业。毕业后在北京电影剧本创作所任见习编辑。沈凯在革命工作中结识了湖南姑娘况运魁,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结为伉俪,生有三男一女。

  85岁的竹溪一中退休老师王兆祥是沈凯在竹溪一中读书时的同班同学,据王兆祥老人介绍,沈凯个子大坐在后面,自己个头小坐在前面。沈凯当年在竹溪一中读书时非常勤奋,成绩非常好,课间从不与调皮的学生玩,只顾埋头看书,或者练习书法。王兆祥老人说,沈凯的魏碑体写得非常好,每当沈凯写字的时候,他们几个要好的同学就挤在背后看。

  在革命生涯中,沈凯经历了很多磨难,但他始终没有动摇过对党和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他在工作上一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不遗余力地贡献自己的力量。在革命的熔炉里,不断地锻炼自己、成长自己。

  自愿从京城到新疆

  沈凯1954年从北京电影学院编导系毕业后,因为成绩优异被留在北京电影制片厂工作。1955年,沈凯怀着满腔热情,主动要求支援边疆建设,毅然离开北京舒适优越的工作环境来到艰苦的新疆农场。在新疆,沈凯曾任兵团农七师宣传科文艺助理员。1975年在奎屯师范学校任教员,1979年6月调到天山电影制片厂任编剧、文学部主任。

  沈凯为什么主动要求到条件艰苦的新疆呢?在文章里,他曾这样写道:“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北京电影剧本创作所任编辑,但我却一心想按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去做,坚决要求长期无条件地到祖国边疆去生活、去工作、去干一番事业……”

  从沈凯23岁踏上新疆这片土地,到他56岁长眠于天山脚下,33年的艰苦岁月,他把自己锻炼成一个合格的战士,同时成长为一个卓有成就的作家。他在基层辛勤耕耘,也收获了丰硕的成果。长篇小说《古玛河春晓》初稿是他在看管粮仓的风餐露宿中,伏在小油灯下写成的。1956年,他的第一本著作同读者见面;1959年,他的第二本书《边疆海燕》出版;1977年被誉为“军垦战士教科书”的长篇小说《古玛河春晓》问世;1980年,他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1年,他的另一部小说集《不寻常的狩猎》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他小说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古玛河春晓》、《金勒麦斯山口》,中篇小说《天山北麓种棉记》、《边疆海燕》等,他的这些作品都真实、生动地反映了边疆人民和军垦战士的生活。30多年来,沈凯同志以史牛、凯歌、天山鹰为笔名,在全国各大报刊发表许多诗文、小说和纪实文学。有的被译成外文出版,有的被改写成连环画,有的在电台连续广播,有的应读者要求再版。

  1979年,沈凯调到天山电影制片厂后,创作热情更加高涨,接连不断地写出了《阿斯勒拜克》、《草原枪声》、《伞花》、《滴泪驹》、《阿佳尔历险记》等大量的电影文学剧本,有的已搬上银幕。

  《草原枪声》一炮打响

  《草原枪声》是沈凯创作的电影文学剧本,1980年由孟庆鹏执导,搬上银幕。朦胧的夜色中,苏联境内一匹快马朝着国境线上的铁丝网飞驰,背后响着追捕的枪声。骑手阿斯勒拜克飞快地跃过铁丝网,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哈拉苏草原上。阿斯勒拜克是在一次勘探边境草场时,被苏方越境特务绑架过去的。阿斯勒拜克被绑架后,受尽折磨和凌辱,几次想越境回祖国,均未能实现。这次能顺利越境,是因为苏方为了掩护其早已隐藏在草原上的特务,有意放过来的。隐藏在哈拉苏草原上的苏方特务苏尔坦假装积极,骗取了正直的阿斯勒拜克的父亲哈里及群众的信任,并与阿斯勒拜克的未婚妻卡丽帕结了婚。阿斯勒拜克回来后,苏尔坦大造舆论,制造事端,利用了哈里等人纯朴、正直、热爱祖国和对苏联霸权主义的仇恨心理,使乡亲们对阿斯勒拜克产生怀疑。后来,在县委的领导下,群众逐渐觉醒,苏尔坦看到将要露出马脚,就孤注一掷,利用转场的机会,在路过雪山口时,企图将人畜劫持过境。阿斯勒拜克早已察觉到这个阴谋,但他既说服不了群众,更说服不了他正直的父亲哈里。万般无奈,阿斯勒拜克赤手空拳与武装特务展开一场殊死搏斗。敌特苏尔坦妄图只身越境,逃之夭夭,被阿斯勒拜克开枪击毙在边境线上。

  在当时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相当匮乏的环境下,《草原枪声》无异于给全国人民送上了一道精神大餐。说它是新时期承前启后、具有里程牌意义的电影作品,一点都不为过。

  1988年2月16日,沈凯在乌鲁木齐因病去世,享年56岁。“沈凯几十年如一日,对文艺新人积极培养,热情扶持,即使在自己眼疾很严重的情况下,也没忘记为他人阅稿、改稿。他一生为人正直,光明磊落,兢兢业业干事业、不贪图安逸享乐的精神尤为人们称道……”在沈凯的追掉会上,天山电影制片厂相关负责人如是评价。

  沈凯,他的影视作品感动和教育了几代人,文学作品也为广大读者所喜爱。他秉承了故乡山水的厚重坚韧与清秀灵动。

本平台是新疆首家影视资源综合服务垂直门户,为您提供新疆影视器材设备租赁,新疆影视演员及影视专业人才,为各类影视剧组提供制片服务及协助拍摄。详询:0991-2301114
摇臂出租
TEL:0991-2301114
ADD:新疆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南湖东路北六巷89号1栋3层
影视器材租赁
 
Copyright 2021 @ 新疆影视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Www.XJyingshi.coM 新疆影视设备租赁|乌鲁木齐影视设备租赁|新疆演员人才推荐第一站 本平台是新疆首家影视资源综合服务垂直门户,为您提供新疆影视器材设备租赁,新疆影视演员及影视专业人才,为各类影视剧组提供制片服务及协助拍摄。网站备案号:新ICP备2021000844-1
LINKS
顶部 客服 联系 微信 底部
联系我们关闭

新疆影视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联系人:丁丁老师

电 话:0991-2301114

手 机:18999158250

邮 箱:xjyingshi@QQ.com

地 址:新疆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南湖东路北六巷89号1栋3层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平台关闭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