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资讯
影视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影视资讯 > 影视资讯 > 正文
来自叶儿羌河的她:记录中国知名纪录片女导演宁照宇
作者:新疆影视网转载  更新时间:2017-02-20 11:33:49

 简介:宁照宇,1956年生于新疆喀什,祖籍四川成都,在喀什完成了小学至中学学业,1980年考入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84届装璜班学习,1984年调入喀什电视台任美术编辑、记者、编导,1992年在新疆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1993年调入新疆音像出版社影视中心任编导、中心副主任,2000年调入新疆电视台纪录片部任纪录片导演、主任编辑、高级编辑。2010年退休,定居北京。

  社会职务: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女导演协会副秘书长、新疆美术家协会会员。2008年荣获新疆“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9年荣获全国“德艺双馨优秀电视工作者”称号。

  中新新疆网乌鲁木齐1月6日电(记者 冀江彤)已过六十岁的宁照宇,在广播电视行业工作了三十余年,作为女性的她,虽然已退休,至今依然在电视纪录片创作第一线上,保持着每年拍摄一部纪录片的工作状态。

  有人对她的工作日程曾作过推算:一年中的360天,她有一半时间在新疆的高原峡谷、沙漠戈壁的纪录片拍摄中,另一半时间则在枯燥紧张的后期剪辑机房里。30多年来,由她创作的数十部高质量电视纪录片作品,无一例外频频荣获国内外各类重要奖项,在业内享有较高声誉,成为新疆乃至中国纪录片创作队伍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早在1996年初冬,宁照宇在拍摄纪录片《亚心与牧羊人》的时候,人们对纪录片的认识还在模糊中。她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用两年时间自费深入到天山脚下的贫困农村永丰乡包家槽子村,与当地村民生活在一起,首次纪录和揭示了亚州大陆地理中心地区人们的生存现状。片子播出后,亚心村当时的人文环境受到了社会极大关注,这部纪录片真实自然的记实风格,使人们耳目一新,它深刻有力的主题深深打动了观众,影响了社会,使其为日后亚心地区的变革与开发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随后纪录片《亚心与牧羊人》荣获了2001年第八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第六届中国纪录片长篇学术大奖、(唯一大奖),新疆广播电视新闻一等奖等。这是新疆纪录片首次在国内荣获的重要奖项。当年的贫困村在这部纪录片的影响与推动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宁照宇与摄制组由此一直深受着“亚心”村村民的爱戴与尊重,当年宁照宇一行的拍摄行为也成了后来这里的村民们口口相传的历史故事。

  1999年在“上合组织”框架议定下,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国达成友好协议,将要划定边界,解决历史纷争,这是新疆改革开放之时将要发生的重大事件。中国与哈萨克斯坦有着1800公里长的边界,也是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流血与纷争的前苏联边界。长期的冷战,使这里成为荆棘丛生、地形险恶的无人区。面对新疆边界将要发生的这次历史大事件,宁照宇与她的摄制组进入了实地。他们用一年多的时间,行程两万余公里拍摄路,跟随中哈联合勘界组历经艰险真实纪录了这次勘界的全过程。在实际拍摄中摄制组险象丛生,一次在哈方境内的阿拉套山谷夏尔西里无人区拍摄,勘界人员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情况下,要徒手翻越坡度60度的崖壁,到谷深达1800米的峡谷底部树立界碑,为了真实纪录这一过程,宁照宇和摄制组必须与两国勘界组成员一起翻越峡谷去拍摄竖立界碑的场景。在徒手攀岩中,宁照宇一行由于山崖陡峭碎石松动,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情形下被困在了悬崖峭壁上长达4个小时,当时颗粒粮食未进,山崖上方不断滚下碎石,情况十分危急,在片石林立,随时都有被摔下去的生命危险中,他们靠着毅力和求生的意志,全身划伤终于下到谷底,完成拍摄,随后摄制组又忍着饥饿与危险背着设备器材,坚持爬上了崖顶返回到了安全地带。此次经历获得了哈方勘界人员的不断称赞,也得到了中方勘界队员和1800公里边境线上边防军人的敬佩与高度赞扬。在这次整个中哈勘界的艰难行程中,宁照宇是唯一的女性。她没有特殊待遇,没有特殊要求,和男人们一样风餐露宿,跨冰过河,履行着一个电视纪录片工作者的职责,完整记录了中哈勘界这一重要事件,制作了六集纪录片《西土极地》,圆满完成了拍摄。

  2001年冬季,宁照宇受邀拍摄纪录片《中国古镇-喀什恰萨古城》。当时“9、11”事件刚发生不久,美国正在发动打击阿富汗的战争,复杂的国际形势直接影响着边界城市喀什。为了在特殊环境中,能够顺利完成拍摄,宁照宇毅然剪去了头发,隐去了女性的打扮,穿着中性服装,像男人般穿梭在古巷老城中。在拍摄斋月开斋仪式时,为了近距离真实记录现场,宁照宇在喀什艾提卡清真寺大殿内,在数万穆斯林男性礼拜者的包围中,跪地4个多小时,终于获取了珍贵生动的镜头完成了拍摄,当拍摄结束时,宁照宇两腿膝盖已经青肿,人几乎站不起来了,最后该片在全国古镇系列纪录片评选中获奖。

  关注新疆的文化历史,纪录新疆嬗变的人文生态是宁照宇纪录片的主导视角。2002年宁照宇和她的摄制组又走进了有着火洲独特文明的新疆火焰山腹地吐鲁番地区吐峪沟。在这里宁照宇用了两年时间,纪录了火焰山地区即将消失的生态文明。她住进葡萄农家,和当地农民共同生活,历经着火焰山奇特的冬寒夏暑。在零上44度天气如同烘热箱灼烤的火焰山山谷,在缺水缺电的吐峪沟农家,宁照宇忍受着常人难以承受的热度以及不能洗漱、浑身长满浓疮热痱的诸多困难坚持拍摄。

  摄制组居住的房子是一座被坟地围着的百年老屋,房中蚊虫鼠蝎不时出入,房基下还有一个住着蟒蛇的蛇洞。就在这样恶劣的拍摄条件下,宁照宇和她的摄制组坚持真实纪录没有动摇,七百余天的拍摄,终于获取了这个地区葡萄农家珍贵而不可多得的影像资料。最后她制作的纪录片《土峪沟》和《发现摩尼教洞窟》两片都在国际纪录片选片会上双双获奖,其中纪录片《土峪沟》入选2006年德国多特蒙德科隆国际女导演电影节,为中国纪录片赢得了荣誉。

  2004年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战胜利60周年,宁照宇缜密探究,拍摄了反映新疆各族人民热血抗战的壮烈事迹,向全世界揭秘一段鲜为人知的新疆抗战历史的纪录片《1943·驮工日记》引起社会强烈关注。拍摄中,宁照宇三上昆仑山,带领摄制组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原重走驮工路,实地进行了艰苦纪录。一次在空气稀薄缺氧大气环流极差的帕米尔高原的实景拍摄中,摄制组遇到了暴风雪,由于气压低,气温骤降,宁照宇有着强烈高山反应。为了抓住时机,顺利拍摄,她强忍着身体不适没有声张,坚持在海拔5700米的雪山达坂上实地拍摄,最后终于成功完成了拍摄当年新疆少数民族驮工与抗战勇士翻越昆仑山舍身拉运抗战物资的壮举过程。然而在达坂拍摄完毕后,因强烈的高山反应宁照宇倒在了峡谷的羊圈……

  摄制组同事忆述当时情景时说,“她去找地方上厕所,结果出事了,自那以后她的心脏就受到了损害,之后每次单位体检她的心脏都有问题……”。

  在这一年多的艰苦努力中,宁照宇除了在新疆拍摄外,还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在茫茫人海中苦苦寻找到了当年的幸存者,最后终于圆满完成了拍摄计划。纪录片《1943·驮工日记》播出后,在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战胜利60周年书写了重要一笔。 2005年纪录片《1943·驮工日记》荣获中国首届广播影视大奖、入围第十六届上海国际电视节“白玉兰”奖、荣获第八届四川国际电视节“金熊猫”国际纪录片奖亚洲制作奖,新疆广播电视新闻一等奖,2007年又荣获了中国环保纪录片大赛自由创作大奖,并入选乌克兰反法西斯国际电影节。十一年后,2015年纪录片《1943·驮工日记》的重要章节又成为中央电视台重点纪录片《东方主战场》中重要的截取内容,并成为新疆抗战史料馆永久馆藏纪录片在展厅滚动播出。

  2005年11月北京传来新疆“维吾尔十二木卡姆艺术”被成功入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品名录”的消息。听到这个消息后,宁照宇还来不及休整就踏上了前往“维吾尔十二木卡姆艺术”的精髓“刀郎木卡姆”的故乡,新疆南部喀什地区麦盖提县央塔克乡三村这个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村庄进行踩点调研。之后于2006年1月成立了摄制组,开始了反映“刀郎木卡姆”原生态艺人生活变迁与心路历程的纪录片《刀郎乐人》的纪录创作。麦盖提县央塔克乡三村地处新疆南部塔克拉玛干沙漠西沿。那里离南疆喀什约200公里,离乌鲁木齐约1800公里,摄制组要拍摄的村子离央塔克乡镇所在地有6公里,离县城就有20余公里,封闭的沙漠村庄没有任何现代公共设施,宁照宇带着摄制组走进拍摄地时,是在2006年1月的冬季古尔邦节前夕,当时那里气温零下24度,是当地五十年不遇的严寒天气。摄制组进入拍摄对象维吾尔族农民艾山牙牙家中時,还在贫困线上的艾山家既无多余的取暖火炉,也没有取暖要烧的煤碳,全家三代人只围着一个小火炉,靠地里的包谷竿和玉米芯取暖,艾山简陋的家中,无法容纳摄制组一行起居的基本条件,宁照宇看到这种情况后没有退缩,她带领摄制组用自己的经费为老乡买来了煤炭,与房东一起搭床垫炕收拾了土屋土炕,在严寒中与艾山一家同甘共苦生活在了一起。

  宁照宇将艾山一家人视为亲人的举动使艾山和家人深受感动,他们从此结下了深厚情意。村子远离县城,又远离乡政府,坐落在沙漠边沿。这里没有旅店,没有饭馆,连一个小商店也没有,生活起居十分困难。在村子四周每一个拍摄点几乎都在方圆十几公里的范围中,没有专门的交通工具,只有驴车可代步,摄制组就在这样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开始了跟踪拍摄。其间他们一次次经历着大沙漠的严寒、酷热与风沙的考验;克服了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不同和居住条件差的困难,经过一年多的外景拍摄,终于完成了纪录片《刀郎乐人》的外景工作。在拍摄中宁照宇看到了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她带来了自备的各种药品,一边工作,一边给少数民族乡亲们解除着病痛。有次宁照宇看到艾山、玉山俩人因没有穿鞋干农活,严重的甲沟炎使脚指腐烂了,宁照宇当即跪在地上擦干艾山的烂脚,为他包扎了伤口,此间宁照宇没有流露出丝毫嫌脏嫌臭的神态,使在场的家人和艾山深受感动。就这样宁照宇获得了村民们的信任,摄制组的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当地的维吾尔族乡亲们与宁照宇交上了朋友,艾山的家人亲切的叫她“曲曼古”导演。在十四个月的艰苦努力下,宁照宇完成了3000余分钟的拍摄素材,随后她又进入了缜密枯燥的后期制作中,半年后终于完成了纪录片《刀郎乐人》的剪辑制作,该片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因首次以真实电影的方式近距离记录了新疆南部刀郎人的文化生态与精神生活,纪录片《刀郎乐人》荣获了2008年第24届中国电视“金鹰奖”。荣获第十四届上海国际电视节“白玉兰奖”亚洲制作提名奖。荣获2008首届山地国际纪录片节最佳导演奖、荣获中国纪录片十佳纪录片奖。

  2008年年初,一个图瓦弃婴传奇成长的故事引起了宁照宇的关注,已年过五十岁的她带领着摄制组在三九严寒第一天,坐着马爬犁冒着零下40度的高寒气温,走了两天一夜,前往新疆北部喀纳斯拍摄这个故事的纪录片。在喀纳斯高寒的冰雪世界里,宁照宇和她的摄制组连续拍摄了40余天,春节没有回家,度过了这里大雪封山最冷的日子,全方位的纪录了新疆阿尔泰地区喀纳斯图瓦人的冬季生活和他们独特的生活方式,以及引起人们关注的生态问题,成为在这个地区冬季高寒季节拍摄电视纪录片最长时间的摄制组。期间宁照宇因是女性没有更多的住房,严寒中她只能穿着羽绒服合衣睡在一间库房里,就这样她坚持带领摄制组圆满完成了拍摄,这次她和她的摄制组所拍摄的纪录片《图瓦女孩窝依扎》又荣获了2009年全国电视技术最高奖“金帆奖”一等奖。纪录片《天堂的摇篮》荣获了第四届“纪录·中国”中国电视纪录片优秀导演奖。

  从喀纳斯拍摄返回后还没有缓过劲,2008年5月宁照宇又带领着五个摄制组和一个航拍组在超强运动量中拍摄了《2008·环塔英雄》的纪录片。在这次拍摄中宁照宇又和男同志一样起五更睡半夜,急行军在环塔拉力赛这项极限运动的现场拍摄点。在高强度的竞技运动拍摄中,宁照宇以她的身体力行和娴熟富有经验的业务技能指挥、感染、凝聚着摄制组全体人员,以她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人格魅力影响着摄制组,她的工作作风在拍摄现场赢得了主办方和媒体大众的敬佩与赞扬,最后又圆满出色的完成了拍摄任务,使《2008·环塔英雄》这部60分钟的纪录片在奥运会期间顺利播出,并创得了较高的收视率与播出率。

  面对宁照宇这样高强度和高密度的纪录片拍摄,人们怀着敬重的心情问她是什么动力让她这样做,她说:“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做为在新疆长大的我来说,更想知道这个哲学命题的现实答案。因为我们不愿意生活在一个混沌的世界中,我很想知道我们脚下的这块土地在发生着什么?它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而现实的相关性究竟是什么?我想通过纪录片得到一个更公判的解读,让这个社会能够更加快的走上文明富强之路,耽误的太多了我没有时间了!这也是我的一种不用提醒的使命感所决定的。”带着这种使命感,宁照宇在退休之后仍然没有停下她纪录片拍摄的脚步。

  定居北京生活后,宁照宇进入到了一个更大的创作空间发挥着她的创作潜能。2011年宁照宇被新疆电视台召回出任十集纪录片《一百年前的探险日记》总导演,带领着近百人的大型摄制组,以真实记录与探索创新为准则,讲述百年新疆的文化历史。此片先后荣获国家广电总局优秀历史题材国产纪录片长篇优秀奖、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优秀纪录片一等奖、中国纪录片长篇最佳纪录片奖,并作为优秀国产纪录片由国家广电总局向全国媒体推介播出,宁照宇以此片第三次获得最佳导演奖。

  2012年受中国新闻社新疆分社之邀,由宁照宇任总导演前后历时两年拍摄了五集纪录片《雪殇·进藏英雄先遣连全纪实》在央视纪录频道首播,并在中新网上连续播出,获得较高收视率和点击率,在2014年六月西藏百万农奴得解放63周年之际,又在中央电视台七套军事频道、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和新疆卫视、湖北卫视再次播出,获得社会广泛好评与极高关注、被评为中国大陆主流媒体优秀纪录片,入录亚太纪录片片库。

  2014年,宁照宇接受了中国国务院新闻办五洲传媒影视中心之邀担任中方总导演,拍摄了五集大型纪录片《对望·丝路新旅程》,这是一部配合国家战略,倡导“一带一路”发展的重要纪录片,是中国与美国、英国、日本、德国、新加坡及中亚等国媒体联合摄制的国际间合作的大型纪录片。在制作中,宁照宇与几支中外摄制队伍,先后奔赴中国诸省及世界二十几个国家进行拍摄,成为了中国与境外媒体合作最广、跨度最长、技术要求高超严谨的国际化联合制作的大型电视纪录片,该片于2015年国庆期间黄金时段在中央电视台1套、9套、4套等频道连续播出,并由中国向海外发行,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与高度评价。

  2015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之际,宁照宇受喀什地区邀请,拍摄了文化名城喀什两千年历史变迁与现代高速发展的纪录短片《鸟瞰喀什》,这部纪录片站在历史的高度回望两千年喀什的文化嬗变,是一部内涵丰富艺术水准严谨风格新颖的纪录片,2016年纪录片《鸟瞰喀什》受邀参加了蒙特利尔中加国际电影节展映深受观众好评,一举荣获了2016年中加国际电影节最佳纪录片、最佳导演、最佳摄影三项提名奖。

  人们常说,人生最庆幸的事,是你从事了你最喜欢的职业,宁照宇就是在她的纪录片创作中找到了生命的归属感。从事纪录片创作三十多年以来,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只要有拍摄任务,宁照宇总是能以饱满的热情站在电视纪录片拍摄的第一现场出色的完成拍摄,并创作出了多部重要而有价值的作品。她的每一次创作都伴随着新的探索与发现,伴随着困难与艰辛,伴随着一段不可重复的历史被纪录进影像,伴随着摄制组为此付出的鲜为人知的泪水与汗水,其感人事例多不枚举,她的纪录片创作事迹也被许多报刊杂志和电视节目所报道。人们从她多部高品位的电视作品中,看到的是她严肃而深邃的文化思考,看到的是一个电视工作者高度的职业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看见的是一个纪录片人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和敬业精神。

  如今宁照宇依据她纪录片作品的质量与产量,成为中国目前仍然活跃在创作前沿的纪录片导演重量级人物,也是年事最高还在创作前沿的中国纪录片女导演。她的纪录片作品及创作思维与人文理念在其专业领域有着重要的学术地位和广泛影响,在国内外业内都享有较高盛誉。

  一位资深记者曾撰文称誉宁照宇为“铁娘子”,她的创作搭档也称宁照宇为中国的“里芬斯塔尔”,这些称赞却深深触碰到了宁照宇内心那最隐痛的地方,她含着眼泪对记者说:“这些年在野外拍片,我对家人亏欠的太多了……”。

  2009年的五月,宁照宇刚接到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拍摄重点文献纪录片的任务時,突然传来了爱人罹患肺癌晚期重病的消息,在北京知道噩耗的女儿立即让宁照宇带着丈夫前往北京治病,经过了三个月的痛苦奔波,三个月的生离死别,丈夫还是撒手人寰。第二年她的母亲也相继去世了,短短数月,一下走了两位亲人。一起风雨同舟三十余年的爱人英年早逝,给了宁照宇沉重的打击,尤其丈夫学识渊博是研究新疆民族宗教历史方面的专家,一直以来,对宁照宇人文类纪录片的创作有着极大帮助,如今匆匆离去,使宁照宇痛不欲生,女儿因此埋怨母亲没有照顾好父亲和家,那些让人痛惜的情景始终留在女儿的记忆中。1994年,宁照宇前往喀什拍片,丈夫出差在外地,还在上中学的女儿一个人和外婆在一起度了她最孤独的生日。1997年宁照宇因为拍摄《亚心与牧羊人》的纪录片,春节不在家,在北京上大学的女儿寒假回来,要离开时直到上飞机也没有见到母亲的身影。2008年春节,宁照宇前往喀纳斯拍摄纪录片《天堂的摇篮》,丈夫一人在家里,吃着方便面过了一个春节。2009年正在陪护病中的丈夫時,宁照宇连连接到荣获全国“德艺双馨优秀电视工作者”称号和荣获“纪录·中国”最佳导演奖要去开会的消息,宁照宇再也不愿意离开重病的丈夫而去领奖开会,丈夫却在病床上深情的说:宁照宇你一定要去领这个奖,军功章上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这是我们全家人的骄傲!这个声音一直深深的刻在了她的心中。

  人们常说:当上帝为你打开了一扇窗時,也就给你关上了一道门。宁照宇失去亲人后,曾经想着从此陪伴在北京工作的女儿,再也不拍片了。已经和母亲一样从事影视工作,并小有名气的女儿吴牧耘在陆续看完母亲拍摄的全部纪录片作品后,开始逐渐理解母亲,她开始支持母亲继续去做她热爱的纪录片事业。女儿曾对记者说:“是鹰就应该在天上去飞翔,你把它关在笼子里是要得病的。生命是短暂的,纪录片是永恒的,母亲就是属于纪录片,我为有这样的母亲而自豪”。

  从此走出阴影的宁照宇,在纪录片创作的天地间又活出了一段不一样的人生。

  2017年将是宁照宇更加忙绿的一年,她要一如既往的奔赴在新疆大地上,迈开她没有停下的脚步,继续拍摄她所热爱的故土,仍然在绿洲与荒漠中发现纪录着新疆,纪录着她眼中那无限精彩的大千世界。

本平台是新疆首家影视资源综合服务垂直门户,为您提供新疆影视器材设备租赁,新疆影视演员及影视专业人才,为各类影视剧组提供制片服务及协助拍摄。详询:0991-2301114
摇臂出租
TEL:0991-2301114
ADD:新疆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南湖东路北六巷89号1栋3层
影视器材租赁
 
Copyright 2021 @ 新疆影视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Www.XJyingshi.coM 新疆影视设备租赁|乌鲁木齐影视设备租赁|新疆演员人才推荐第一站 本平台是新疆首家影视资源综合服务垂直门户,为您提供新疆影视器材设备租赁,新疆影视演员及影视专业人才,为各类影视剧组提供制片服务及协助拍摄。网站备案号:新ICP备2021000844-1
LINKS
顶部 客服 联系 微信 底部
联系我们关闭

新疆影视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联系人:丁丁老师

电 话:0991-2301114

手 机:18999158250

邮 箱:xjyingshi@QQ.com

地 址:新疆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南湖东路北六巷89号1栋3层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平台关闭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