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新疆各项文艺方针政策更加明晰,文艺创作环境更加和谐,艺术创作生产更加活跃、质量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日益完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快速发展,特别是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一年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为群众提供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文化生活,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殷切期望,给新疆文化事业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文化事业发展正处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年来最好的时期之一。创作空前活跃质量不断提升2014年9月,从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表彰座谈会上传来喜讯,新疆包括电影《真爱》、电视剧《阿娜尔罕》、歌舞剧《情暖天山》等在内的6部作品喜获“五个一工程”奖,一举将7项大奖收入囊中,新疆成为此次表彰座谈会中最受关注的省区之一。还是在这一年,新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工程——《新疆文库》编纂工作也结出硕果,以汉、维吾尔、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锡伯6种文字出版的首批文献正式全球发行。一年间,两件大事不禁让人们感叹:新疆由文化资源大区向文化发展大区目标的前进全力提速了。
成绩远不止这些。2014年,为了实现文化惠民与最基层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对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初步建立了区地县三级联动的“四个一批”文化惠民新模式。为了办好第四届中国—亚欧博览会“中外文化展示周”、首届中国新疆国际艺术双年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首次提出要建立新疆对外文化交流特色项目库。
2015年春节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等部门组成的赠书队伍,早早将文化年货送到基层。“新疆民族文学原创和民汉互译作品工程”第四批50部图书赠送活动在乌鲁木齐市启动,解决了新疆少数民族作家“出书难”和基层文化爱好者“看书难”问题,让全区上万所文化场所和学校有了崭新的图书,各族群众品尝到了新疆文化事业发展的甘甜果实。刚刚过去的上海图书馆“新疆日”活动,围绕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三大主题,把维吾尔文、汉文、哈萨克文、蒙古文、柯尔克孜文、锡伯文6个文种的图书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送向内地,让新疆“好声音”传扬开去。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日益完善五年来,尤其是2014年以来,新疆人,尤其是南疆四地州的农牧民群众,明显感受到可供选择的文化娱乐项目更多了,业余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了。农家书屋里配备的图书、音像制品、报刊等能及时解决生产生活中出现的困惑;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工程的大力实施,又让广大农牧民群众不花一分钱,免费接收到40多套卫星广播电视节目和10余套民语无线数字节目;大喇叭工程在全疆全面推开,更是让原本就有收听广播习惯的新疆各族群众心里乐开了花。
201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稳步推进“民生建设年”活动,新疆多项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的文化民生工程火热实施,包括:南疆四地州基层文化室建设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和大喇叭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东风工程、万村千乡文化产品惠民行动、新疆民族文学原创和民汉互译作品工程、“睦邻固边”工程、人才队伍建设、民族文字出版及数字新媒体基地建设项目、民族文字互联网出版监管能力建设项目等。
仅2014年一年,哈密地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和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图书馆建设项目申请国家资金3260万元,完成了南疆三地州行政村(社区)文化室项目建设任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还在阿勒泰地区哈巴河县等3个县启动了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示范点建设工作,在吐鲁番、和田等地完成了5个地级数字图书馆推广项目。此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还拿出十多亿元全面发力,实施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满足全疆已通电城镇周边广大农村地区约300万户、近1000万群众收听收看几十套高质量广播电视节目的需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还向全疆853个乡镇、8640个行政村和160个街道、1720个社区免费赠送了6种语言文字的图书共1484种1088万册、音像制品286种259万盒(张)、报纸33.87万份、期刊59.77万份、年历招贴画1020万张,向全区宗教教职人员赠送读物24万册。并在全区乡镇、行政村和社区添置阅报栏8000个,其中南疆四地州乡镇、行政村和社区阅报栏建设全部完成。
2015年5月14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机关第二批工作组住叶城县萨依巴格乡阿亚格托格拉勒村工作组组长马合木提·吾卜卡斯木收拾好行李,准备第二天返回村里。回到乌鲁木齐市的这几天,让他最牵挂就是“百花园”学校的孩子们。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机关第二批工作组成员发现,村里的孩子放学后没什么业余活动,为了不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百花园”学校就应运而生。在“百花园”学校,孩子们可以学习双语、绘画、音乐等课程,周末还可以看动画片。
作为“百花园”学校校长,马合木提·吾卜卡斯木说:“看到孩子们对知识渴望的眼神,你会有一种被需要的感觉,这种经历是一辈子都很难得的。”
在阿克苏市托普鲁克乡喀拉库勒村住村一年的刘希鑫说,与乡村干部和村民朝夕相处一年,接了地气,才真正体会到基层工作的艰难,感受到乡村干部的艰辛和基层群众的期盼,体会到了服务群众的乐趣。
干部身上“有土”,群众心中才“有你”,只有真正深入到群众中去,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抓起、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从群众最盼望的事情做起,才能更好地服务群众。“访惠聚”活动开展一年多来,新疆各级党员干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作风有了明显转变,大家拧紧螺丝、上紧发条,让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