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23岁的米拉迪力·麦麦提阿伍拉为家乡和田策勒县拍摄了一部名为《没有麦西热甫的地方》的微电影,反映劳务输出给家乡带来的巨大变化。(受访者供图)
听惯了都塔尔的旋律,如果有一天离开新疆,去了没有麦西热甫的地方,你会怎样?23岁的米拉迪力·麦麦提阿伍拉用一部微电影给出了他的答案。
这位来自和田策勒县,如今正在江西科技学院外语外贸学院读大三的新疆小伙,今年暑假为家乡拍摄了一部不到十五分钟的微电影,网上首播的当天,点击量过10万,一周内点击量突破70万。
这部微电影名为《没有麦西热甫的地方》,是米拉迪力的第二部作品。三年前,米拉迪力刚到内地上大学时,就曾召集来自10个民族的20多名同学,拍摄了微电影《做梦都想》,讲述各民族同学共融的故事,让内地的同学们更好地了解新疆。
此后,米拉迪力迷上了电影,他一直想再为家乡拍部微电影,这个愿望终于在今年夏天实现了。
今年夏天,米拉迪力回到家乡策勒县过暑假,恰巧县政府想要拍摄一部反映“劳务输出”的微电影,工作人员知道他有拍电影的经验,便向他发出了邀请。
当时距离米拉迪力返校只有一周时间,但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
米拉迪力将镜头对准了策勒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20岁的迪力努尔通过劳务输出去广州一家纺织厂工作,48岁的母亲布沙丽汗则每日弹着都塔尔吟唱摇篮曲,思念女儿。母女俩通过电话交流,女儿给母亲描绘大城市的繁华,母亲向女儿细述家乡的变化……迪力努尔原本不愿去广州打工,“但我觉得既然有机会,就一定要出去闯闯。”布沙丽汗说,她也心疼女儿,但更希望看到她的成长。女儿刚到广州时,总是打电话说想回家,可渐渐地,她开始和母亲分享新认识的朋友,新学会的技术,还鼓励母亲也出去看看。
米拉迪力说,迪力努尔的家庭只是策勒县诸多劳务输出家庭的一个缩影。县里通过劳务输出,让青年男女学习纺织、司炉、汽修等技能,去疆内外的工厂工作,其中不乏他的童年玩伴。米拉迪力说,如今大家各奔东西,在各自的岗位中拼搏进步,为的都是将来能带着这些技能一起回到家乡,建设家乡。
这次电影拍摄过程中,米拉迪力原本想拍摄一些20年前策勒县旧模样的镜头,但他找遍了县城及周边才发现,如今乡亲们家家户户盖上了砖瓦房、修葺了新庭院,再也找不到以前破旧的土坯房了。
少了旧县城镜头固然有点遗憾,但家乡悄然发生的巨大变化更让米拉迪力欣喜,通过自己手中的镜头记录家乡的变化,让更多人认识新疆、了解新疆,正是他想要做、正在做并会继续做下去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