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题材纪录片《走进和田》获得第13届“五个一工程”奖后,纪录片《吾守尔大爷的冰》、《千里进疆采棉记》,捧回了第27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电视纪录片奖。金秋十月,新疆题材纪录片迎来了丰收。
新疆因其独特的文化存在、悠久的历史、多元的民族……这片占国土面积六分之一的土地,一直以来就是纪录片青睐之地,回眸新疆纪录片,就像打开了一幅幅画卷,植根于新疆这片广袤土地的鲜明特色扑面而来,千姿百态的文化意蕴赋予了这些作品独特的视觉魅力。
10日,新疆纪录片导演刘湘晨在电话中送来喜讯,他的两部纪录片《大河沿》与《献牲》作为唯一的纪录片,受邀在威斯康辛大学主办的美国欧亚学会第14届年会上特别展映。
获奖的纪录片展示了什么样的新疆,今后新疆题材纪录片将如何发展?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获奖纪录片拍摄者、新疆本土老中青三代纪录片导演。
纪录片的秘密:乡情
就获奖的纪录片而言,《千里进疆采棉记》是由中央电视台第七套“聚焦三农”栏目出品,这部纪录片将镜头对准了候鸟般的采棉大军。记录了五十万采棉大军,每天重复千遍的劳作,被棉梗刺扎的双手,烈日、思念、疲惫、收获,他们的生活也因此而改变。
《吾守尔大爷的冰》的导演、摄像师何明今年54岁,他说,《吾守尔大爷的冰》讲述了一位77岁高龄、五十多年游走城市乡村巴扎却依然乐此不疲的维吾尔族大爷吾守尔和延续几百年的维吾尔传统冰镇饮料的故事,充分地展现了维吾尔族乐天的性格和新疆特有的巴扎文化。
这部纪录片一推出便荣获中央电视台最佳作品、最佳编导、最佳音效、最佳收视率四个单项奖。
纪录片《走进和田》由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和田地委、行署及中国传媒大学联合摄制。
《走进和田》创作总监赵淑萍说,这部纪录片呈现了和田大美的风景,神秘而又厚重的历史文化,多彩而又鲜活的民族风情,真实和谐的百姓生活。
同时,获奖的这三部纪录片都登陆央视,《走进和田》在央视一套播出,《千里进疆采棉记》在央视七套播出,《吾守尔大爷的冰》则在央视纪录频道播出。
此外,在播出时间上,从2月份播出的《吾守尔大爷的冰》再到5月份播出的《走进和田》,随后是9月的《千里进疆采棉记》,覆盖了三个季度。
新疆纪录片:富矿
1973年,采用16毫米摄影机拍摄的专题纪录片《繁荣的博尔塔拉草原》完成,这是新疆的第一部纪录片。
而30年前由中央电视台与日本NHK电视台联手摄制的纪录片《丝绸之路》,更是被奉为经典,镜头中的新疆内容不在少数。
2000年至今,新疆题材的纪录片不下150部,获得全国全疆及国外各类奖项80多项。目前,新疆每年出产纪录片几百分钟。
在新疆纪录片圈内,最有发言权的当属刘湘晨。他说,新疆题材的纪录片一直都很火,在国内外的关注度非常高。
这位年过花甲的学者,被推崇为新疆纪录片三大金刚之一,与他同列的还有纪林、宁照宇。
接下来,次二代的新疆纪录片导演包括大虎、二虎、石峰、陈晨等,新生代中以拍摄《雷锋侠》的导演马史为代表。
上面所提到的众多导演,主要来自新疆电视台纪录片部。在这些人之外,新疆还存在独立纪录片导演,以刘鹏、牛毅为代表。
45岁的大虎说,新疆的神秘感促使他用镜头去关注这片土地,这里的人、动物和植物,从不同层面反映新疆,你会有全新的认识。
大虎说,他上世纪90年代开始接触纪录片,他的纪录片主要以自然类为主,包括动植物和风光,涉及人文类的少。
在何明眼里,新疆是纪录片题材的富矿,用一辈子都拍不完,他的纪录片关注的是人的故事。
在马史看来,新疆题材纪录片的题材丰富,在其他地区很少见。这种丰富性导致纪录片导演数量比较多,而且每个人都有擅长的题材。
这位目前成立了影视制作公司的年轻导演认为,新疆的纪录片在国内外很火,评价很高,只是这种作品新疆观众不太关注。
在采访的众多新疆纪录片导演眼中,新疆广袤的土地上,生活着众多少数民族,而关于他们的历史风俗、生活状态是新疆纪录片最常涉及的内容。不同的文化必然带来陌生感,甚至带来理解障碍。而片面的了解、偏见更会加深这种不理解,新疆纪录片获得关注,拓展了人们跨文化的理解能力。
纪录片高地:新疆
在成绩和纪录片导演群体的背后,是新疆纪录片人不断摸索前行的脚步。
马史说,在中国目前只有一部真正个人制作的纪录片在各大院线上映,这和国外截然不同。国外的纪录片,可以进入院线,可以分票房。
马史坦言新疆纪录片从业者的收入其实不高,他比较认可商业化纪录片。在保证纪录片的独立性、真实性情况下,引入资本,对于新疆题材纪录片今后的发展有益处。
作为较早的将新疆题材推荐到美国《国家地理》频道播放的纪录片导演,刘鹏说,新疆和云南一直是中国纪录片的两大高地。
这位独立纪录片导演,在纪录片拍摄之前,已将版权卖出去,属于“按需拍片”,此外他和团队也会独立拍摄一些纪录片。
据了解,新疆的自然动物纪录片、野马题材的纪录片已在美国、荷兰、加拿大等多国播放,获得好评。
刘鹏说,新疆有着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国际市场也知道新疆有创作国际水准纪录片的能力,在成为国内纪录片高地的同时,新疆题材纪录片要勇于走出去,让新疆题材纪录片成为世界纪录片高地。
正如刘湘晨在《垂直新疆》一书中写道,“人类绝不会再有这样的幸运,把最高最低、最冷最热、最荒凉极致又绿意溢透的地方同时置于一方天空之下。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蒙古、塔吉克……这里发生的一切,可以让我们清晰地看到历史轨迹的每一寸延伸,同时,丰富的文化蕴意和审美价值都具有世界性的参照意义。”
在这段文字背后,或许隐藏着新疆纪录片人莫大的抱负—让新疆题材纪录片“具有世界性的参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