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瓜、和田玉、阿凡提、天山天池……新疆有着绚丽多姿和风情浓郁的民族文化,自古就有“瓜果之乡”的美称,是一片美丽富饶的疆土。新疆一带在古代被称为西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核心。新疆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聚集了40多个民族,融合、传承出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丰富多彩的文化。
中央提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后,新疆文化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新疆民族文化不乏开发潜力,但新疆文化产业大多没有形成规模。新疆文化如何“走出去”,赢得更广阔的市场空间?记者采访了几家新疆文化企业,他们的创新实践代表了新时代下新疆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思路。
案例一
《足球小巴郎》:新疆动漫刀剑出鞘
2014年夏天,新疆映像天山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映像天山”)出资6000万元,与哈萨克斯坦合作,准备拍摄名为《足球小巴郎》的动画片。随后,制作团队来到新疆和田墨玉县喀瓦克乡中心小学采风,观看了该校球员和乌鲁木齐市第五小学足球队队员间的一场球赛,创编了名为《足球小巴郎》的动画片。历时1年,经过数十次修改完善,该片制作完成。在动画片里,不仅可以看到新疆风景,还可以听到一些维吾尔语的日常用语,具有独特的新疆风情。
足球是新疆孩子热爱的运动,在他们眼中,谁的球踢得好,谁就是英雄。于是,映像天山总经理易晓云将足球小巴郎作为动漫形象,打造出一部具有地域特色的动画片。目前,映像天山已取得两部动画片——《西行总动员之楼兰传奇》、《足球小巴郎》的播出发行许可证。《足球小巴郎》第一季已完成,第二季制作已接近尾声,计划2017年7月完成104集制作,同时制作电影版《足球小巴郎》,启动衍生品开发、体育乐园规划及初步建设。
一部动画片的诞生可谓“历经艰辛”,《足球小巴郎》反复修改过很多次。比如,有一处瑕疵涉及几千个镜头,需一一重新修改,足足花了制作团队一个月的时间。30多人的制作团队,几乎每晚加班到12点多,先由每人分两集检查错误,然后再互相交换检查。一部片子的制作可谓千锤百炼。
反复修改后,《足球小巴郎》终于取得了播出许可证,这也是2015年新疆制作完成的第一部动画片。《足球小巴郎》已译制成维吾尔语版本,并在新疆卫视一套、二套以及新疆少儿频道播出,收视率居频道栏目前列。“一部好作品需要十年磨一剑,但我们这样的小微企业没有那么多财力物力打磨一部作品,尤其像这样的原创动画片,很大程度上需要量的积累,才有可能被广大观众喜欢,这就给我们这样的小微企业带来了巨大压力。”易晓云表示,“所以,我们非常希望政府对拿到播出许可证的动画片给予补助,这样既鼓励动漫企业出成片的积极性,也能降低小微企业的经营风险,形成良性循环。”
动漫专业人才缺失也给新疆动漫产业发展造成了困扰。“2012年,我们花费巨大财力从内地招聘了20多名优秀的动漫人才,这些引进的动漫人才,协助我们制作出第一部新疆原创本土题材的动画片《西行总动员之楼兰传奇》。但安置这些外来人才的吃、住、行,给企业增加了不少压力。近几年,政府对动漫行业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在内地动漫人才引进方面也有积极举措,这让动漫企业看到了希望。”易晓云说。不过,对于动漫土壤相对缺失的新疆,政府更应给予一些优惠的人才落户政策,提高动漫企业和人才的积极性。
目前,《足球小巴郎》第二季还在制作中,待104集制作完成后,将制作电影版《足球小巴郎》,预计在明年暑假播出。104集动画片在全疆电视台覆盖性播出,国内少儿频道、地面频道全面播出,电影版《足球小巴郎》计划在全国上映,届时,该动画片将在新疆家喻户晓,从而带动衍生品的销售以及品牌效应。“我们至少还需融资800万元用于《足球小巴郎》第二、三、四季的制作以及电影版《足球小巴郎》的制作等。”易晓云表示。
在新疆,很多动漫企业还不具备映像天山这样的实力,很多中小微动漫企业规模小、资金不足、抗风险能力弱,不敢投入太多资金做成片,一旦成片制作完成后没有收入,前期投入的资金就很难收回,后续的资金就更没有门路。这是新疆很多中小微动漫企业的困惑。
点 评
前海鼎革资本合伙人王亚宁:本届奥运开始,体育运动的竞技精神被普遍接受,足球更是如此,留给大家的期望值也更高。映像天山团队拥有相对成熟的制作经验,团队优秀。《足球小巴郎》融入了竞技精神、民族特色与适合少儿特点的娱乐元素。接下来的问题是:一要精打细磨,让小巴郎卡通形象深入人心;二是让整个IP链条贯通。
华谊嘉信集团首席娱乐官、副总裁瞿玮:足球是个很好的话题,但要取得类似《灌篮高手》这样超级IP的成功,还要充分总结第一季制作中的经验和不足,在内容创作上深耕细作、追求创新。
新元文智集团总经理刘德良:做动漫首先要清楚用户在哪里,在当下该如何做好传播。比如,在互联网环境下,动漫作品在电视渠道的传播效果远远没有在网络渠道的传播效果好。网络传播不受地域限制,有网络的地方就可以观看在线动漫视频、连载漫画、漫画小说等内容。以网络为主要传播渠道的动漫作品盈利之道是,创作动漫形象,在网络上进行传播,通过各种网络手段最大范围地覆盖读者群,以形象本身的魅力来带动粉丝群的形成。当形象深入人心后,开发后期授权业务,如出版图书、杂志刊登、开发或授权做玩具、文具、生活用品等衍生产品。
案例二
汉语动漫字典:打造“游戏化”的字典
新疆华疆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疆教育”)董事长于小央2005年在英国学习时发现,好多学汉语的人都看不懂传统字典,很多学生看传统字典也觉得枯燥无味。她就开始思考,能不能用思维导图的形式重新演绎汉字,对汉字字源进行正本清源,将全部汉字采用动漫形式解析。这个想法被她周围的人认为是“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式的行为,根本不可能实现。但她没理会这些,她的目标是做一本传世的、经得起考验的字典。她先试着做了几百个汉字的动漫作品卖到国外,结果很畅销,卖出3000万元。
这给了于小央极大的信心。她发现,传统字典小学生很难看懂,因为传统字典对汉字没有讲解,没有解释一个字如何产生、怎么应用。“所以,我就想开发一本汉语动漫字典,将汉字的音、形、义通过动漫形式表现出来,向学生讲清楚每个字的含义,强调汉字义项的内在逻辑,达到一通百通的效果。这是一个教学再造的过程,也是中华文化传承的新手段。”于小央表示。
不过,这个工程繁杂、浩大、艰辛,既要揭示汉字本源真相和内在文化,纠正传统字典的弊端,又要严谨与好玩兼具,类似于解一个多元多次的方程式,这给于小央和团队出了一道难题。好在华疆教育的母公司——上海韬图动漫已有10多年研发积累,拥有30多名顶尖专家队伍。于小央充分发挥这支专家队伍的能动性,将汉字逐一“解剖”。例如,器皿的“器”,被专家拆分成“四口中间有一犬”,中间是祭祀用的神兽,有守住国土之意,这样的释义手法,解决了汉语教学的困难和效率问题。通常,一个汉字的释义专家团队要研究几个月,几十个专家参与讨论。
同时,基于AR、VR技术手段,汉语动漫字典还开发了纸质版、网络版及互动游戏版等多种形式,以生活化的场景,对学生的听力、口语提高都有很大帮助,在重点词语的学习中,有配图创设语境、有释义帮助理解、有例句引导示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汉语动漫字典的先期基础开发工作已做了11年,目前已完成常用汉字的解析,适用于小学阶段的教学需要。其主要应用于汉字教与学,服务于国内基础教育及海外市场,也是少数民族教学的重要手段。目前,华疆教育已与新疆教育厅、国家汉办等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在国内与海外地区拥有了近百万用户。
据于小央透露,汉语动漫字典的初级版本,已在国内某省签署了销售合作协议,预期每年的购买量在100万册以上。
不过,于小央目前最担心的是资金问题。2014年,华疆教育已完成近千万元A轮融资,但要做成有世界水准的汉语动漫字典至少还需要近亿元资金,其将用于汉语动漫字典的产品开发、市场推广等。“如果没有大笔投入,我们很难将汉语动漫字典在全球推广。”于小央表示。
由于项目有着较长的研发周期,截止到目前,于小央已投入个人资产近1亿元用于项目开发,她卖掉了自己在上海的9套房子,全部投入项目开发中。而现在,汉语动漫字典已有成熟的销售渠道,计划2017起3年内推出初、中、高阶版本,通过教育装备采购、新华书店等机构及线上销售方式进行推广。字典全部上市后,将形成年10亿元的销售规模。
点 评
新元文智集团总经理刘德良:汉语教材的市场需求很大,动漫比较适合汉字教学,但二者能否结合得好很关键,动漫字典一定不能变得比传统字典本身更复杂,必须想办法让普通人更容易理解。同时,不要追求AR、VR这类技术时髦,这类先进技术不一定适合汉语教学。
前海鼎革资本合伙人王亚宁:汉语动漫字典对原有字典的颠覆式创新很有意义,但做起来很难,因为字典的工程量太大。一个民营机构的介入,如何获得公信力与权威性,挑战很大。在传播渠道上,建议通过移动互联网等方式多角度传播。
华谊嘉信集团首席娱乐官、副总裁瞿玮:作为一名7岁孩子的父亲,对汉语动漫字典能够解决很多家长的痛点感到振奋。与其说汉语动漫字典提供了孩子们在学习时的辅助资料,不如说教给孩子们一种解析汉字的新方法。方法是无价的,只要找到方法,孩子们会受益一生,项目的估值自然就高;同时,建议项目不要太多包装,上市并非目的,把项目做大做长久,为中国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让更多孩子受益才是愿景。
案例三
3D动漫连续剧《江格尔》:让民族文化走向世界
《江格尔》是我国三大英雄史诗之一。在公元13世纪前后,《江格尔》由四卫拉特部民间艺人共同创作完成,主要讲述阿鲁宝木巴地方以江格尔为首的12名英雄,收服许多部落、建立起一个强盛国家的故事。2006年5月20日,英雄史诗《江格尔》经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新疆是《江格尔》史诗的主要发源地、传承地。如何把《江格尔》这样一部史诗用动漫方式表现出来?新疆江格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格尔传媒”)推出大型动漫连续剧《江格尔》,一共70集,每集15分钟,投资6600万元,预计2019年完成。江格尔传媒同时制作研发了纪念邮票、屏风、数字油画、日历、挂历、台历、雕塑等50多种衍生产品,并开发了江格尔文化旅游项目。
《江格尔》大部分场景取景于新疆,如“魔王”蟒古斯的家乡,植入了塔城龙脊谷、乌尔禾魔鬼城、博尔塔拉怪石峪、库车大峡谷等地的风景,让人一看就会联想到大美新疆。“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伴随孩子们童年的不仅仅是美国和日本的动画,《江格尔》也能够成为新的回忆。”江格尔传媒总经理乌图那生介绍。
目前,《江格尔》的制作人数达到60人。从2009年开始,《江格尔》的总制片人达拉便和团队开展实地调查、收集资料等工作,他们到阿勒泰、博州、伊犁、吐鲁番、乌鲁木齐等地实地考察了《江格尔》史诗传承地,采集了蒙古族婚礼、祭敖包等民俗资料和草原生活资料,对剧中100多个人物造型不同的道具、服装、配饰等潜心策划、研究,邀请北京、内蒙古、浙江、上海等不同团队进行人物造型创作,并请来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探讨有关拍摄《江格尔》的意见。经过6年的不懈努力,一个具有民族与地域特色的动画出炉了。
但《江格尔》也遭遇了严峻的资金问题。顾问团队的评审费、差旅费,制作团队的人员工资、开发、设计等费用,是一笔很大的支出。据乌图那生透露,2015年,江格尔文化传媒总收入2300万元,净利润700万元。他们现在至少需要融资8000万元,用于市场运作、设计、运营宣传、开发推广等。
乌图那生相信,成功的动画片制作能够产生较好的“火车头效应”,形成良性的产业链条。《江格尔》将通过第一轮70集运营的贴片广告和植入广告环节,收回9600万元以上,通过第二轮运营的动漫连续剧及电视、电影播出费,收回960万元以上;通过第三轮运营的衍生品开发,收回9110万元以上;通过第四轮深度推广企业文化品牌战略,收回3000万元以上;还有北京及新疆政府补贴1350万元以上。
点 评
华谊嘉信集团首席娱乐官、副总裁瞿玮:要客观面对几个问题。一是项目单一风险大,投资回报周期长;二是《江格尔》能否塑造出像民族英雄岳飞那样广为人知的人物形象;三是盈利模式设定要合理,如植入广告空间不大。
前海鼎革资本合伙人王亚宁:越是民族的就越是全人类的,从大民族史诗与英雄史诗的角度看,这是一个有价值的IP,能够做大。但要注意的是,一是受众定位是针对少儿还是成年人,是否有暴力镜头,如何处理这类暴力镜头?二是IP是个系统性工程,衍生品该如何做?如何细化?三是风险如何控制。必须把制作、营销、推广等每个环节的风险都处理好,动漫投资本身属于项目型投资,风险很大。单个剧的投资风险尤其大。
新元文智集团总经理刘德良:内容策划方面,一部动画片的成功需要研究观众的需求,现在的观众越来越追求个性化,要抓住受众的消费需求。另外,一下子做70集,不如拆分成7季来做比较稳妥,风险也相对较小。文化产业应慢慢吃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