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至4日,天山电影制片厂2016年影视创作策划研讨会暨采风活动在昌吉州呼图壁县举行,来自自治区的知名作家、编剧、翻译家及天山电影制片厂老中青三代电影人共40余人参加了研讨。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此次活动是自治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一周年,为新疆的文艺创作大发展、大繁荣做技术理论支撑,同时是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的重要实践活动。朴素的自动门,大门上方有个电影胶片造型,这里就是坐落于乌市十七户路201号的天山电影制片厂。《艾里甫与赛乃姆》、《买买提的2008》、《乌鲁木齐的天空》等著名电影都是在这里拍摄制作的。
天山电影制片厂于1959年成立,是当时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全国16家电影制片厂之一。最初的名字是乌鲁木齐电影制片厂,在1961年、1962年、1979年分别更名为新疆电影制片厂、新疆电影译制厂、天山电影制片厂。“我们以前除了拍一些本土的电影外,还跟香港和台湾的电影公司合拍了一些电影。”天山电影制片厂办公室工作人员说。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影片被更多人所熟悉,现在本土电影的市场被大片占据,值得高兴的是我们这些年在国内外获得了很多奖,不少电影曾在美国、加拿大等国上映。”本土导演希尔扎提说。
电影道具室里陈列着各种有年代的道具,管理员艾克拜尔一边拉着弓一边说:"这个弓箭虽然是道具,但是真的可以用哦”。
研讨会上,与会人员共同学习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张宏森局长关于2015年国产电影生产和市场的总结和展望,以及国内院线电影和网络多媒体视听节目的前沿资讯等内容。天山电影制片厂厂长高黄刚做了从今年起三年内制片厂在影视创作上的总构想和工作部署。与会人员就天山电影制片厂今年以“访、惠、聚”为重点题材的电影文学剧本《鼓声响起的地方》(暂定名)进行认真的剧本论证和研讨,专家们也各抒己见、相互补充,很多编剧导演提出非常具体的可行方案,群策群力为新疆拿出一部既唱响主旋律、又融入温暖情怀且可视性高的艺术精品。
研讨会结束后,呼图壁县宣传部领导带领当地民俗、地方史、新疆曲子戏等方面的专家,以及自治区道德模范被誉为“阿同汗”的王桂珍和她的志愿服务队来到会场,介绍呼图壁县的历史、风情、曲子戏、惠民工作,大家一起热烈的畅谈讨论,并深入到县里的双桥社区、县博物馆等地,进行深度采访、挖掘故事选题和素材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