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团委举办“中国梦·青春梦”青年论坛,出生于新疆奎屯的著名电影导演陆川作为嘉宾出席本次论坛,与兵团各族青年畅聊青春记忆与梦想。
陆川是中国新生代导演中的佼佼者,也是中国第六代导演之一。执导作品《可可西里》《南京!南京!》等先后获得多项国内外大奖。
陆川虽然已经有7年没有回过新疆了,但是对家乡依然有着深厚的感情。他这样形容自己:“我觉得自己是一个长得像上海人,生活在北京的新疆人。”在论坛间隙,陆川接受了天山网记者专访。
记者:上一次回新疆是什么时候
陆川:2005年,我去哈密拍一个关于汽车的广告时回来过一次,之后就是2006年的时候回来过,把北疆走了一遍。
记者:这么多年没有回新疆,感觉发生了什么变化
陆川:记得小时候房子都是土坯番周围都是戈壁滩。2006年曾去了趟石河子,发现这个城市太漂亮了,这几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记者:很多人都说你比较怪,和一般的孩子不一样你自己怎么看
陆川:我6岁时去的北京,记得当时和很多同龄人玩不到一块,可能是两种文化的碰撞,我还不适应。我现在的感觉是,自己是一个长得像上海人,生活在北京的新疆人。
记者:你是如何和电影结缘的
陆川:年轻的时候,我觉得拍电影是一件奢侈的事。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它越来越有兴趣了。我觉得自己身上有种新疆人“死不罢休”的个性,像我的父辈一样,他们想着怎么在戈壁滩上建设城市,他们身上有一种“狼”的个性,认准目标和理想就一定要实现。我觉得我身上也有这种冲劲,不需要掩饰,表达更直接。
记者:在追逐理想的路上,遇到困难时有想过放弃吗
陆川:没有,电影对我来说就是一种爱好,不是谋生手段。拍戏有时候很苦,但是现在想想还是觉得很美妙。
记者:有想过拍关于新疆的电影吗
陆川:早在2005年就构思过,我很愿意扎根在新疆,拍属于新疆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