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电影的最弱一点在内容创作上?
作者:新疆影视网转载 更新时间:2024-06-27 00:09:45
“网络电影现在是抄底的好时机,我们已经开始向高峰攀登了。” 这句话,在今年的上海电视节上,被反复提起。
十年,网络电影从野蛮生长到精品化创作,经历了过山车般的起伏。手握观众、技术、市场和人才四大优势,却在创作这一环上跌了跟头。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司长高长力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有各方面的条件,只欠东风。” 这东风,正是优质的原创内容。
诚然,网络电影并非没有佳作,但佳作如凤毛麟角,难以支撑起整个行业的蓬勃发展。究其原因,人才储备不足、制作瓶颈、资本离场、观众流失,都像是一道道枷锁,将网络电影禁锢在“小圈子”里,自娱自乐,自拉自唱,最终近年来,网络电影的发展确实遇到了一些瓶颈。创作质量参差不齐,优质内容匮乏,观众流失严重,资本也开始逐渐退潮。这些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呢?我认为主要有两点:
第一,网络电影目前仍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小圈子。很多创作者只是在自娱自乐,缺乏与外界的交流和碰撞。他们对观众的需求和审美趣味缺乏深入的了解,导致作品难以引起广泛共鸣。
第二,网络电影的人才储备不足。虽然这些年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创作者,但整体而言,网络电影的人才梯队建设还有待加强。很多年轻的创作者缺乏系统的培养和锻炼,创作经验不足,难以驾驭更加复杂的题材和类型。
面对这些挑战,网络电影该何去何从?我认为,关键在于走出小圈子,拥抱更广阔的市场和观众。
网络电影不应该局限于某个特定的平台或圈子,而应该面向全社会,鼓励更多元化的创作主体参与进来。只有不断吸纳新鲜的创意和人才,网络电影才能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同时,网络电影也需要加强与传统电影的交流和互鉴。传统电影有着更加成熟的创作体系和工业规范,网络电影完全可以借鉴和学习。反过来,网络电影的一些新颖的表达方式和叙事策略,也可以为传统电影带来启发。
总的来说,我对网络电影的前景还是充满信心的。尽管当下处于一个低谷期,但正如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司长高长力所言,这或许恰恰是一个"抄底"的好时机。只要我们肯于走出舒适区,勇于创新求变,网络电影就一定能迎来新的春天。
曲高和寡。
数据也印证了这一观点:2023年全年通过规划备案的网络电影数量624部,而今年1至5月份,这一数字仅为177部。与观众的海量需求相比,网络电影的创作产能明显不足。
如何破局?高长力给出的答案是:走出小圈子,面向全社会,鼓励大众创作。
事实上,各大平台已经开始行动。爱奇艺的“2024网络电影创投青创计划”、腾讯视频的“新光计划”,都将目光投向了优质创投项目,试图以资金和资源的倾斜,撬动网络电影创作的新局面。
然而,平台的扶持只是外力,网络电影创作的根本问题,还在于内容本身。如何跳出题材窠臼,摆脱套路化的叙事,打造真正能与观众产生情感共鸣的精品,才是网络电影创作者们需要思考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