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档一直是好莱坞大片的竞争领域,然而今年,好莱坞大片集体“失声”。口碑普遍不佳,票房急剧下滑。在参与暑期档竞争的电影中,目前引进片票房占比仅约15%。而国产片《消失的她》在暑期档一直领先,突破了35亿的票房,接着,《八角笼中》和《长安三万里》的口碑持续发酵,相继进入了暑期票房榜前三。《封神》经过十年的打磨,备受期待。
进入8月,暑期档接近尾声,市场迎来了电影黑马,《孤注一掷》在上映5天后票房达到12.92亿元。根据灯塔专业版的票房预测,《孤注一掷》有望最终超过《消失的她》,达到40亿元的票房。
如果《孤注一掷》最终的票房达到40亿元,那么2023年的暑期档票房将打破疫情前2019年的记录。根据灯塔专业版的数据,截至目前,2023年的暑期档总票房已突破了157.74亿元。在过去的几年中,2019年的暑期档票房最高,达到了177.78亿元。2018年的暑期档票房为173.77亿元,2017年的暑期档票房为163.57亿元。
暑期档是全年电影市场中的重要时段之一。2022年全年的电影票房为300.67亿,如果今年的暑期档票房能达到185亿,那将为全年票房贡献了相当一部分。过去的几年中,许多爆款电影都是在暑期档上映的,比如《哪吒之魔童降世》、《我不是药神》、《战狼2》等。
暑期档的火爆为整个电影市场注入了强心剂。一些电影制片人表示,电影市场正在逐渐回暖,电影投资明年有望触底反弹。
"东方审美"成为今年暑期档的胜利者之一。无论是《长安三万里》,还是《封神1》,所展现的中国电影新美学和叙事模式都受到了广泛好评。
历经十年打磨的《封神1》,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中华卓越传统文化的追溯与提炼。在观众津津乐道的服饰、道具和场景方面,导演坚持“古典而不陈旧”,将元末明初的山水画、商周青铜器元素和宋代风景的美学风格融为一体。《长安三万里》也是如此。电影主创从唐代陶俑、壁画和古籍中汲取灵感,力求还原盛唐时期的文化、服饰、风俗等细节,最终呈现出一个充满奇幻想象的故事。
两部电影的创新和探索表示赞赏:“《封神1》不仅代表了中国电影工业化的发展水平,还在传统文化的诠释和现代化转换中,展现出电影创作者的文化自信和‘精神独立性’。而《长安三万里》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塑造了中国动画电影独特的东方韵味,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高度成熟的电影工业化使得“东方审美”得以完美呈现。实际上,工业化不仅涉及电影制作技术,更关乎流程和管理。
在《神话三部曲》拍摄期间,据悉剧组登记的工作人员多达8000人,拍摄时间长达400多天,制作和管理的难度可想而知。然而,导演在探班时发现:“庞大的摄影棚内几乎听不到嘈杂声,大家有条不紊,按时下班用餐,然后准备第二天的工作。”正是剧组探索出了制度化和流程化的科学管理方法,确保了各个工种环节之间高效、顺畅地协作和配合。
“动画电影的工业化更加强调团队合作。”在《长安三万里》三年筹备制作期间,共有五六百人参与,项目推进的时间点涉及每周、每天、每个人,必须严格执行。“得益于非常完整且精密的制作管理体系,我们最终提前完成进度,赶在暑期档上映。”
“深厚的文化底蕴+高度的电影工业化”,这一中国式路径或将为国产电影的未来拓展更多可能性。中国电影仍有许多类型尚待开发,《封神1》开辟了神话史诗、幻想这一类型。中国的历史神话、传统艺术等文化资源丰富,未来发展空间巨大。更成熟、更全面的工业体系应该是整体制作水平和效率的提升。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提高高精技术,在技术“应用”之外,更多地实现技术“创新”。此外,还需关注电影人才的培养,以具备本土理解和国际视野的专业人才推动中国电影工业体系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