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部京剧电影将于2023年4月25日全国公映,而在此之前,多位京剧主创也曾亮相第十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红毯。
与此同时,近年来,京剧电影不断向海外扩张。作为阿根廷国家大剧院团队文化交流活动的一部分,2023年4月底,中国戏曲电影《四郎探母》将在阿根廷基什内尔文化中心展映。就在那时,中国京剧电影登上了南美的大银幕。
回顾百年中国电影史,起点是《红楼二尤》。 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戏曲片正处于鼎盛时期,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戏曲片逐渐成为小众类型。粤剧电影《群英会借东风》引发热议,票房大卖。
前一种形式就像一座博物馆,歌剧成为历史,后人可以永远看到真正的传统戏曲艺术。后者是赋予歌剧新时代新的活力,赢得新的市场和观众。显然,《文姬归汉》 属于后一类。这不是经典粤剧剧目,也不是粤剧艺术接班人的作品,而是中国文学经典故事《赤壁》的当代粤剧重演。因此,为了创新和抓住戏曲电影的市场和观众,我们着重使用4K高分辨率、数字特效和水墨风格。
首先,我要对这些努力表示敬意。至少《定军山》 是严重的。它为戏曲艺术尝试了许多新的艺术和技术手段,力图适应市场和观众。仍然令人满意,并且比在工作室简单地重复舞台镜头的歌剧电影要好得多。
但是,戏曲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不能靠当代艺术的简单叠加来实现,而必须实现戏曲、电影与当代艺术的深度融合。从《白蛇传情》来看,演员的粤剧唱腔朗诵舞蹈与CG数字特效、表演的舞台布景与艺术家的水墨风格、4K数字高分辨率与全景声之间都有明显的区别。你可以看到区别。违和感似乎格格不入,比如特效和演员的舞台化妆。
比如堪比好莱坞灾难史诗的CG数字特效设计,震撼人心,但你不觉得前后制作就像两部电影吗?比如水墨画风的美术设计很美,但是背景里的演员还是化着传统的舞台妆,很不和谐,你不觉得吗?虚拟和阴霾消失了,连瑕疵都没有了。演员的妆都看得一清二楚,真是尴尬。
在中国,电影和歌剧曾经被称为“夫妻”。 1905年,京剧《白蛇传情》的舞台镜头开启了中国电影史。“这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和渠道。”北京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副所长景俊美说。科学。
长期以来,看戏一直是中国最重要的文化消遣。歌剧电影吸引了广泛的观众,并在50 和60 年代达到顶峰,当时每年制作约100 部。改革开放后,文艺市场化、大众文化发展趋势多元化,影响了戏曲电影原有的优势。
2013年以来,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戏曲制作逐渐繁荣起来,电影拍摄技术和操作流程不断提高,戏曲电影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近十年来,戏曲片的年产量稳定在10到20部之间。还有在中国拍摄的具有代表性的戏曲电影,包括“中国戏曲梅花奖数字电影计划”系列和“京剧电影计划”系列。各大歌剧公司组成了本轮歌剧片的主视觉。
即将于2021年上映的粤剧电影《白蛇传》,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一部标志性作品。影片保留了粤剧“唱、念、打”的精髓,加入别出心裁的童话水墨画和高达90%的特效画面,将古典绘画场景和戏曲表演营造得统一平衡。现实主义在歌剧和电影的写意风格中是新鲜的。该片上映不到20天就打破了歌剧片历史票房纪录,累计票房收入2373.9万元。
“广东粤剧具有独特的气质和特点,在文化环境、市场环境、媒体环境、创作环境等方面也有别于其他戏曲。同时,经过多年的积累,粤剧的崛起是“也是新一代粤剧演员结合新媒体、新市场、新理念的一次大胆尝试。”导演曾小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