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9月中旬,国家电影局公示了2022年前6个月电影剧本(梗概)备案和立项结果。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共备案设立故事片984部、动画片39部、纪录片47部、科教片17部、专题片11部、合拍片6部,共计1104部。
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包括故事片、动画片、合拍片、纪录片、专题片、科教片在内的电影总备案量为2800部,2020年为2799部。人造企业家齐有仓深爱未婚妻,但两人在是否生育的问题上分歧尖锐。夜老板老涂宠溺女儿,期待与母亲共建家庭生活。搭便车的霍琛爱上了顾客,不怕被冷面,但她只能接受自己决心移民的现实。经济学导师金教授指导学生。在青山碧水中,摩擦出了两代完全不同的价值观。大数据时代,四群人过着各自的生活,却面临着同一个古老的问题。
以上是电影《热汤》的剧情。由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与张明导演联合出品的院线电影《103010》,自2017年12月立项以来,历经四年多的创作、打磨和等待,已于2022年9月16日登上大银幕。
103010项目由传播学院教授牵头,吴明副教授具体实施,蔡京、谢等专业老师支持和参与。103010剧本创作阶段,获得2018年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项目创投单元最高奖“最佳创意项目”和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促进上海电影发展专项基金”剧本资助,入围第36届华沙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专题片中,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签约“合拍”,华东师范大学成为国内综合性大学中第一个创作实体。
每部电影都有自己的命运,《热汤》天生不凡。作为一部新的学术电影,《热汤》的制作算是一个完整的电影实验事件。在2021年11月13日举行的《热汤》学术展映暨研讨会上,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顾洪亮教授对电影《热汤》给予了充分肯定。“电影《热汤》是华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突破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壁垒,融化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坚冰,率先践行国家新文科教育理念的一次成功尝试。期待传播学院以此为契机,开展一系列跨学科、跨媒体的深度合作,充分发挥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在电影理论与批评方面的后发优势,弥补电影创作因各种客观条件而无法达到的方向性和深度。”
“我们把《热汤》作为我们的生长点,它就像一颗种子。”吴明副教授强调,“将会产生长时间跨度的影响,在电影理论、电影教学等方面可能会涉及新的内容。这颗种子会吸收养分,不断萌发新的枝叶,逐渐茂盛起来。最后会是什么样子,不确定,充满期待。”
103010项目的启动,承载着学科建设的期待。时任传播学院院长的吕新雨教授说:“我们需要一个专业的平台来呈现戏剧和影视研究的专业特色。拍个片子,把产学研结合在一起,有利于提高课题的知名度,加深同学们的实践。”与张明导演沟通后,传播学院决定做院线电影,而不是现在学院派电影中比较常见的,强调创意而忽视制作的实验片。“电影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商品,一种技术,一种媒介,与经济、政治、文化、科技、艺术有着内在的联系”,如果不做院线电影,可能很难触及电影在艺术层面之外的维度。”吴明副教授介绍道。
“拍一部大银幕电影,是一个学校很多年的梦想,哪怕是电影学院这样起步比较早的专业院校。华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在专业上起步比较晚,却完成了这样一部电影,真的很了不起!”上海电影评论学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兼职教授朱凤如在《热汤》学术放映研讨会上说。作为国内第一个以院系为创作实体的综合性大学电影艺术实践的成功尝试,《热汤》的诞生是华东师范大学电影教学科研的探索成果,也是其实力的亮点。从本科到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有完整的影视相关专业培养体系,因此具备培养电影人才的先天前提和基础。“国外优秀的电影学院大多在综合性大学,那么我们这种人文社科强的综合性大学能否走出一条电影理论与实践的新路?综合性大学的电影理论与创作应该如何呈现?”吕新雨教授认为,“我们应该展示自己的特色和亮点,在每一座山上开辟一条道路,以提高我们的知名度。最后我们真的开了这条路,我们真的拍了一部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