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激发电影消费潜力,促进电影市场有序复苏,国家电影局近日发出通知,以“爱电影,爱生活”为口号,于8月至10月启动2022年电影消费季。主要措施包括加快发行更多新电影,联合多家电影售票平台发放总额1亿元的电影消费券,挖掘农村电影消费潜力,推进减税退税、缓缴社会保险费、租金减免、用电阶段性优惠等。
距离暑期档结束还有三周左右的时间。有业内人士怀疑今年暑期档能否突破100亿大关。对比2020年36.16亿元和2021年73.81亿元的数据,今年暑期档到目前为止的成绩确实不错。如果能再挖再开,即使没有达到100亿,也能拿到一份激动人心的成绩单。
8月11日,国家电影局发布通知,启动8月至10月2022电影惠民消费季。其中一项措施是与多家电影售票平台联合发放1亿元电影代金券。
这几年从来没有电影局发电影票,因为疫情爆发前国内票房在涨,不缺人看。疫情爆发的前两年,出于防疫需要,无法鼓励观众去电影院,但相关部门反而出台了很多限制性措施。
奇怪的是,同样的疫情期,去年上半年的票房还是275亿。虽然比疫情前的2019年上半年的311亿少,但差距并不大。因此,今年37%的降幅确实令人吃惊。要想找到病因,不能只提疫情。
其他原因中,爆片数量少应该是显而易见的一个。今年上半年票房超过10亿的电影只有4部,去年同期有7部。这些爆款片的领先能力对市场影响巨大。如果没有亮眼的作品带动,观众的热情几乎无法被激活。
除了优质电影越来越少,电影总量也在减少。去年上半年总共上映了285部电影,而今年同期只上映了177部。
下半年会怎么样?总体来说,可能会比上半年好。首先,有了这一亿元的电影票,相信会增加不少观众。此外,下半年将迎来国庆档,优质影片的储备将更加充足。从夏季档案中,我们看到了一些复苏的迹象。
尤其是上映14天票房超过22亿的电影《独行月球》,更是直接推动暑期票房超过70亿,高于去年同期。所以可以用更乐观的心态来看待下半年的票房市场。
发行电影票可以降低观影成本,对进一步刺激电影消费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所以,如果能在暑假后期踩下油门,实现“从小到大”的拓展,对于市场和观众来说,无疑是双赢的。就发放优惠券的时间段而言,此举的目标不仅仅是针对暑期档,而是将观影热度延伸到11档——,这也是一个电影消费的黄金期。
如果中国电影市场能在暑期和十一这两个重要时期“企稳”并有所突破,完成全年票房目标会相对容易。
当然,电影是一个一年365天都有消费的市场。除了在消费端激活人们的观影需求,鼓励更多人走进影院,为行业纾困,为从业者加油,也是电影市场有序复苏、稳定增长的关键。
在这份通知中,提出推进减税退税、社保费缓缴、租金减免、用电阶段性优惠、经营中断保险等措施,帮助政策在电影产业落地。作为普通观众,他们可能对这些政策及其意义感受不深,但对于电影各方面的广大从业者来说
有业内人士将今年暑期档的火爆解读为疫情以来中国电影行业中长期触底的明显信号。但是,在肯定成绩、增强信心的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复苏的基础还不牢固。比如高票房的背后有一些偶然因素,比如3354疫情和热度的叠加,导致很多人放弃出行计划,选择去电影院看电影,客观上对票房有贡献;从单部电影来看,没有《哪吒之魔童降世》这样票房50.36亿的现象级电影;虽然个别电影赢得了高票房,但口碑也有很多争议.
据国家电影局统计,在《独行月球》 《人生大事》等国产电影的带动下,2022年暑期档电影累计票房已突破7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