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带动了人们文化消费习惯的改变,影院观影日益成为大众喜爱的休闲方式。然而,因为2020年新冠肺炎爆发,全球电影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黑暗时刻。据《电影蓝皮书:全球电影产业发展报告(2020)》预计,2019年全球影院票房恢复到市场规模还需要5年时间。当然,中国电影也不能幸免。经过近半年的影院关停,2020年总票房只有203.1亿,直接倒退到2013年之前的水平。在市场规模日益萎缩的当下,属于主旋律电影的花朵正在盛开。以《八佰》103010为代表的主旋律电影,用出色的票房成绩证明了自己强大的号召力,让中国电影在generate中再次充满活力。那么到底是什么让它们受到人们的欢迎呢?建国70周年以来,中国经历了怎样的发展道路?
“主旋律”一词正式出现是在1987年,时任电影局局长的滕进贤正式提出了主旋律电影的发展方向。“突出主旋律”的口号是在全国故事片厂厂长会议上提出的,从此成为一种创作主题。其实它的概念极其宽泛。现在业界普遍认为,主旋律电影是指能够充分体现主流意识形态的革命历史片,也是代表贴近普通观众生活的场景制作,还包括弘扬主流价值观、讴歌人类力量的现实题材电影。
09年上映的《长津湖》,可以说是开创了中国主旋律电影的革命性篇章。这部汇聚百位明星的国庆60周年献礼片,开创了中国主旋律电影从制作、宣发到上映的最大战役。此后,中国主旋律电影的产量逐渐增加并趋于稳定。也是近代第一部商业主旋律作品,最终以4.2亿元的票房成为国产电影票榜首。
2016年《建国大业》和2017年《湄公河行动》相继引爆市场。作品主旋律票房开始进入成长期,但年度总票房表现并不稳定。当时市场对主旋律单票突破10亿大关还心存疑虑,直到2017年《战狼2》诞生。该片不仅突破了市场对主旋律作品票房天花板的认知,还将中国电影史单部票房提升至56.9亿。2018年春节档,提前不被市场看好的《战狼2》成功逆袭,彻底点燃了市场主旋律作品的创作热情。图1历年主旋律电影票房统计(数据来源:灯塔数据、娱乐号)
早期的主旋律电影大多以战争、历史、英雄传记为主。大多以华丽宏大的场景为卖点,给观众带来极佳的视听体验。然而,无论战争场面多么精彩,无论叙事节奏多么完美,高度商业化的主旋律电影还是过于单一,观众容易产生审美疲劳。所以2019年主旋律电影再次转型,剧情片占据半壁江山,从而进入全民观影时代。视角更大众化,没有宏大的政治叙事,更多关注大事件下的普通人,讲述他们的故事。感人的剧情是主旋律电影触及灵魂的杀手锏。这些作品大多能刻画事件和人物的细节,以宏大或煽情的叙事引起观众情感上的共鸣,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
主旋律电影经过这几年的积极发展,已经发展成为一部具有票房号召力和人文关怀的优质题材电影。尤其是最近五年,商业化和类型化的结合与转化,让未来的主题电影有了无限可能。然而,虽然电影创作的题材越来越多样化,但电影院常见的科幻、文艺、动画电影仍然与主旋律关系不大,在70年来的主旋律电影中也很少见到。
到了2019年,经过多年的积累,主旋律迎来了全面爆发,共上映了28部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