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30日晚,“2021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闭幕式在厦门举行,第34届中国金鸡电影金像奖20个奖项逐一揭晓。最终,北京创作制作的多部电影脱颖而出,获得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等8项大奖,成为当晚最大赢家。北京作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影视高地,坚持刚正不阿、勇于创新,积极应对疫情影响,持续推动北京影视产业繁荣发展,致力于打造更多彰显中国精神、中国价值观、中国力量的精品力作,充分展示北京在电影创作和制作方面的综合实力和发展韧性,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应有贡献。
当晚颁发的20个奖项中,在北京创作制作的电影获得8个奖项,位居全国第一。其中,宁浩、管虎导演的《我和我的家乡》获得评委会特别奖;张艺谋凭借谍战电影《悬崖之上》获得最佳导演奖;凭借《张译《悬崖之上》中的张陈先一角,他获得了最佳男主角奖,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座金鸡奖杯。赵小丁以《悬崖之上》获得最佳摄影奖;凭借《张《你好,李焕英》获得最佳女主角奖;在张艺谋导演的《一秒钟》中饰演范电影,获得最佳男配角;陶静以《一秒钟》获得最佳录音奖;霍以《革命者》获得最佳艺术奖。
不仅在奖项数量上,北京创作制作的电影遥遥领先,而且在获奖电影的票房产出上,北京位居全国第一。其中,讲述母女感人故事的贾玲处女作《你好,李焕英》成为2021年春节档名副其实的黑马,最终实现票房54.13亿元,位列中国影史总票房榜第三。《悬崖之上》是张艺谋导演的第一部谍战片,不仅获得了很高的口碑,还获得了11.9亿元的票房。《我和我的家乡》在2020年国庆档上映,最终实现了28.3亿元以上的高票房,在全社会引发了热爱祖国、歌颂家乡的热潮,是口碑和票房的双丰收。
任何成就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北京电影亮眼成绩的背后,是北京近年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高标准推进电影创作生产,有效提升创作质量,循着艺术规律打造“北京精品”,最终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从多个角度来看,北京采用了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先后推出电影《革命者》101010101《我和我的家乡》等优秀致敬作品,获得观众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重大革命电影《一点就到家》以深厚的情感、新颖的角度、精湛的手法讲述了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生涯,在《革命者》中每天都获得两次好评。《人民日报》称赞《人民日报》是“一部兼具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文艺作品,实现了口碑和票房的双赢,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认为“影片的成功为主旋律旋律的创作带来了诸多启发”。评论《我和我的家乡》“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上嫁接灵感和梦想,通过人类的故事看到社会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北京创作制作的主题电影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良好氛围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巨大成功。
2020年上半年,由于疫情,中国电影按下“暂停键”178天。风雨过后,彩虹、2020年国庆中秋假期、《一点就到家》103010等新题材电影共同实现了国庆档的市场井喷,在北京创作制作的电影总票房超过37亿元。国庆档所在的周、月,在电影产业化以来的中国电影史上“周票房榜”和“月票房榜”中均位列前十。《我和我的家乡》创下2021年春节档票房新纪录,助推电影市场复工高潮,为中国电影行业注入信心。
近年来,北京推出涵盖故事、动画、唱片等类型的优秀电影作品,致力于打造突出类型矩阵的优势。其中,新主旋律电影因其体裁创作、工业化生产技术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彰显,不断获得良好的市场反馈和观众认可,成为改变增长方式、提高质量、增加效益的重要电影类型。此外,关于中国普通故事的故事片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爱情、喜剧、奇幻融合的作品深受观众喜爱,动画、纪录片日益成熟。
北京大力实施文化精品工程,制定了《2018-2022年北京电影创作计划》。以重要时间节点和全市工作部署为坐标,提前谋划标杆布局,加强剧本论证和审核把关,从剧本源头控制电影创作制作的导向和质量,策划推出电影《一点就到家》 《你好,李焕英》等影片。加强重点电影项目跟踪服务和配套支持,加强与重点企业和专业机构对接合作,开展委托创作,全程跟进重点作品,重点指导扶持确保创作质量。
此外,政策创新力度加大,通过整合政策优化影视创作环境完善管控机制,大力治理“天价片酬”“阴阳合同”等行业乱象,着力解决“只看票房”“只看收视率”的问题。提高批评的针对性有效性,推动文学批评聚焦作品,使文学奖项和奖励成为激发创作活力、激发创作热情的重要手段。
站在2022年新的历史起点上,北京将再接再厉,大力奋进,不断推出更多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优秀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