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公开放映了一部50秒的无声纪录片《火车进站》。火车直线驶来的画面吓得观众惊慌失措,纷纷逃离。这个荒诞的场景,刚刚拉开了电影艺术的舞台。
1895年,法国巴黎,广告博物馆:琉米爱尔兄弟电影海报
电影对人的震撼不仅仅来自外在感官,更来自内在灵魂,为人类提供了新的视角和体验。
但是,在影片的开头,真的是一门大多数人都达不到的艺术。
首先,接触电影的大多数人从事的都是艺术相关的职业,或者说与电影的发明密切相关。
卢米埃尔兄弟的父亲经营着一家照相馆。他们是摄影师,而历史上第一部科幻电影《月球旅行记》的制作人乔治梅里亚是魔术师。
太空火箭撞上月球,这是《月球旅行记》最经典的一幕
这些职业目前还不常见,更别说当时的经济条件了。
中国的情况也差不多。
是丰台影业的老板任景丰决定拍摄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本片摄影师是刘中伦,丰台摄影棚的摄影师;这部电影是由著名京剧大师谭鑫培先生拍摄的。
2020年11月17日,广州,京剧表演艺术表演《定军山》片段
电影艺术小,因为当时技术层面拍一部电影难度太大,制作设备繁琐,操作不容易。
比如20世纪30年代,法国迪布里公司推出的相机在当时被认为是低噪音的摄影设备,但也配备了300米的大型胶片盒。
2019年2月17日,青岛电影博物馆收藏了许多早期的电影摄像机
德国阿里公司开发了一种先进的阿里伸缩相机。摄影师需要一个光学取景系统来定期观察视场镜上的图像。
光是听到这些专业描述就让人觉得头大,更别说让普通人自己去尝试了。
让电影成为新的自己。在当今的电影中,对话、音效、音乐等音频元素是提升人和氛围的重要手段。
2020年10月23日,山西省太原市,观众在电影院看电影。电影院出色的视听效果也是吸引观众的重要原因
但是电影从诞生到现在已经“大哑”了三十多年,还没有学会说话。
在早期的剧院里,放映无声电影,并设置舞台表演和幕间表演。影片上映时,会有专人负责念台词或讲解影片。
1963年,卓别林最著名的电影《摩登时代》是一部无声电影,但它也包括一些配乐
为了增加电影的吸引力,有些电影在播放时会有钢琴伴奏。但伴奏音乐不进入影片本身,无法与叙事适当契合,难以营造视听氛围让观众完美替代。
直到在纽约上映的1927年10月6日《爵士歌王》,电影才真正进入声音的时代。这部电影采用蜡盘发声技术——将声音录制在转盘上,与电影放映同步播放,从而实现声画同步。
而国内同样技术制作的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却是1930年出来的。
继蜡盘发声技术和胶片发声技术之后,磁录技术和数码音响技术使电影富含环境音和立体声,使电影更具沉浸感,降低了电影制作的难度和成本。
早期的电影除了声音,还受限于黑白。
几十年来,电影艺术家们依靠电影这一媒介,为电影的彩色化而努力。从电影《上手》中的绘画和着色开始,到模板套准工艺的发明,再到印刷方法的发明和使用,色彩还原和声带复制的问题都得到了解决。
2017年11月25日,厦门,第三届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摄影作品以胶片形式滚动。你可以清楚地看到胶片上的颜色
直到1935年《浮华世界》上映,色彩才真正进入大银幕。在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生死恨》诞生于1948年。
当然,数字技术对电影艺术的影响最大,它的应用一次次拓宽了我们的想象和认知。
库布里克是第一个将计算机图像技术应用于电影的人。他花了四年时间,终于构建出了一幅迷幻的画面,在1968年上映的《2001:太空漫游》中,以他天才的想象力,无人超越。
1977年,乔治.卢卡斯的《星球大战》创造了当时票房超过1亿美元的神话,开启了科幻电影的新时代。没有像《星球大战》系列那样延续到第九部的IP,发展了前传、传记、动画系列等。
然而,12年后重新出现,再次成为全球电影史上票房冠军的《阿凡达》,无疑证明了数字技术可以为简单的故事脉络增添色彩的程度,在情感线索上叠加了梦幻般的视觉享受,征服了最广泛的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