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是中国进步电影的起源。上海电影制片厂汇集了一大批电影文艺工作者,从革命历史题材到战争题材,从惊悚片到喜剧片,创作出经典作品。徐鹏乐介绍,上海电影博物馆位于慈云街和叶英街之间。这个地方,曾经被老上海电影人称为“三角地”,被称为“银家角”,是红色电影的滋生地。30年代,联华电影公司第一次落户这里,建起了联华六厂。抗战胜利后,昆仑、文华电影公司相继在此设立制片厂,建国后上海电影制片厂在此扎根。
1932年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上海,上海电影界人士也觉得充满封建思想、崇尚灵异武功的中国电影日渐式微,需要更写实的电影。这为1933年左翼电影创作高潮奠定了基础。徐鹏乐回顾了左翼电影的发展史。从1934年到1935年,随着国民党政权对左翼电影运动的日益迫害,联华等三大公司在两年内制作了《风云儿女》等20多部电影。
描述:中国第一部短片《难夫难妻》剧照
1913年,张世川、郑正秋拍摄的《难夫难妻》是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所有的女性角色都由男性扮演。《阎瑞生》是中国第一部故事片。1921年,王彩云扮演受害者王莲英,成为上海第一代电影女演员。
经过90多年的洗礼,上海电影博物馆的工农兵雕塑已经成为上海的地标。徐家汇三角是上海电影的圣地,不仅见证了上海电影的成长,也孕育了中国红色电影的文化基因。
在过去的八年里,上海电影博物馆接待了120多万游客,举办了2700多场活动。成功打造了“每日电影节”、“移动博物馆”、“博物馆学院”、“文化旅行体验”、“电影人生”、“上海电影周”六大业务板块,获得业界专业奖项。同时,八年来在各种影响下保持着优秀的观众口碑
值此盛典之际,上海电影博物馆回归本心,庆祝八岁生日,以“电影博物馆”的形式回馈观众。今年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精心策划的“——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电影主题展”在纪念日当天开幕。这次展览,在百年光影长河中,精选了100部红色电影,提炼了100条经典台词,变成了展览的血与骨;同时,通过几个小而精、小而美的红色场景的再现,形成展览的真实与核心,带领观众一起穿越时空,在光影交织中感受党最初的革命之心。主题展览海报
主题展览海报
经典场景重现,光影穿越时空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中,中国电影人以一系列主旋律的优秀作品向党表达了他们的深情和赞美。本次展览精选了以上海电影厂红色经典为代表的100部电影,精选了100条经典台词,唤起人们对电影中典型人物和精彩故事的记忆。
为了艺术地呈现这些光影瞬间和线条,典博的策展团队首次使用了不同于传统电影幕布的幕布。窗帘不仅有效地分隔了展区,还营造了优美的艺术氛围。数百部电影中的经典画面和经典台词在这些窗帘中若隐若现,窗帘以拼凑的方式排列,形成一个艺术的窗帘,第一次可以被展区内外的观众注意到,可以找到最熟悉的电影,重温感人的红色经典。展览场地
展览场地
《光影初心红旅》紧紧抓住前一部电影中红色经典电影的主线,用“七个一”形成文学与旅行、产业与内部、外部与动态、静态相结合的特点,用不同内容和形式的七个主题活动为各个年龄段的观众量身定做电电视的主题活动。活动启动以来,除了每天来打卡的观众,数百支队伍主动报名,用电影迎接建党一百周年。此次推出的电影主题展《光影百年颂》是“七个一”中的“一个红色展”,势必将“光影红旅初心”推向活动的高潮。
描述:中国首部部长级故事片《阎瑞生》剧照
上海电影博物馆展示了百年上海电影的魅力,生动地诠释了电影人、电影事件和电影背后的故事,是上海电影乃至中国电影最重要的展示窗口之一。每一层都有自己的主题:一楼的展厅通过不同的方面展示了上海电影对中国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的杰出贡献;二楼展区揭示了电影制作与创作的神奇奥秘,开启了技术创造梦想的窗口;三楼展厅沿着上海电影100年来的发展线索向参观者介绍上海电影的历史;四楼展厅的主题是电影人、电影场景和电影放映,展示了上海电影经久不衰的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