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中国电影市场按下了暂停键。在抗击疫情取得阶段性胜利后,积极有效的政策监管帮助电影市场迅速复苏。这种良好的发展势头一直集中在2021年农历新年的近三个月。一是元旦假期全国票房达到12.99亿元,打破元旦票房纪录。随着春节的临近,“就地过年”的举措,让很多原本打算回国的人,滞留在了屏幕数量相对较多的城市。一些旅行计划和聚会活动的取消也使得电影成为休闲娱乐的主要选择。此外,电影院采用了限流等手段加强疫情防控,所以很多电影院爆满,很难买到票。春节黄金周期间,全国城市电影院票房达到78.22亿元,创下春节票房新纪录,吸引1.6亿人进入电影院,放映263.97万场。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2021春晚调查结果显示,春晚观众满意度得分为85.2分,成为自2015年调查开始以来最满意的春晚。今年的农历新年电影以丰富的创作类型、多样化的内容表达和准确的市场定位赢得了2021年的良好开局,显示出中国电影的势头。
幽默喜剧情节中的人生思考
喜剧在农历新年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今年也不例外。这种类型以带给人身心愉悦为创作的逻辑起点,以幽默的方式呈现现实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用温暖明亮的笔触和戏谑的笔触保护人们的梦想和希望,让观众在开心的笑声后获得善意和安全感,特别适合和平喜庆的节日气氛。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观众需要在新年伊始和万象更新之际,笑掉累积的负面情绪,抚平心灵创伤。因此,在今年的农历新年,满足观影需求的喜剧电影受到了市场的热烈追捧。
《送你一朵小红花》 《你好,李焕英》可以说是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两个票房黑马。前者以轻喜剧元素贯穿这一抗癌主题的悲情故事,以主人公及其家人艰苦生活、热爱努力的姿态讲述了一种反抗苦难的方式。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强烈的故事背景,这个冬春之交在影院里盛开的“小红花”市场的“花期”才格外漫长。后者穿越时空回到主人公20年前与母亲相遇的故事,探讨不同年龄、不同世代的亲人如何跨越代沟达成和解。是真情注入和代际沟通的话题。这两部作品吸引了不同年龄的观众,尤其是中老年人来到电影院,让影评人表达了“希望更多的电影能够反映中老年人的观影需求”的感受。还有《温暖的抱抱》,讲述了人们一起用各种温暖的方式治愈强迫症的故事,《大红包》,记录了疯狂的婚礼过程,为了追回陪伴他们多年的金钱,《人潮汹涌》,描述了职业杀手和群众演员之间偶然的人生交换情节.简而言之,这些喜剧电影力求将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和对现实的深刻思考融入丰富的喜剧元素和戏剧情节设置中,捕捉更多普通人的生活诉求和人性闪光。
差距的另一面是巨大的潜在未来。下沉的市场人群预计将在推动电影票房增长中发挥核心作用,但现在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是如何吸引这些人进入电影院。除了建设新影院和提高电影编排效率之外,运营,电影营销宣传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短视频平台的优势所在。
据智言咨询的研究报告显示,下沉市场占短视频,用户的一半,这意味着短视频中低线城市的人们使用重要的日常大众媒体,他们每天有充足的闲暇时间来刷抖音或其他东西。在此基础上,依靠短视频进行电影公告显然比线下路演更便宜,可以更广泛地到达下沉市场的目标群体,进而借助更直观、更生动的表现形式唤醒他们的观影意愿,带动票房增长。这也可能是下一部电影营销的重要力量。
除夕夜,以大场面、强剧情、重工业为卖点的动作片,也是观影的热门选择。技术一方面赋予艺术力量,可以凸显高清屏幕、环绕声、高科技特效带来的视听震撼。另一方面,犯罪、灾难、悬疑、奇幻等类型的元素成为电影重要的审美支撑,使得电影具有危险性、悬疑性和戏剧性。最先上映的《紧急救援》充分展示了林超贤导演驾驭大型动作场面的能力和想象力。影片运用大量的高空镜头和水下镜头,营造出油井大火、客机坠海、油轮爆炸等骇人的灾难场景。让观众体验到仿佛身临其境的恐惧和激动,从而深深感受到特勤队员们那种生畏死,挺身而出的英气。《拆弹专家2》的震撼大场面爆款剧和单纯酷炫的动作剧视觉冲击力很大,而可疑的剧情设定和对人物心理的深度挖掘也让人回味无穷,基本做到了“活泼的武打剧,精彩的文艺剧”。《唐人街探案3》作为热门IP回到春节档,让两位主角继续在东京的探险之旅。为了吸引更多的观众,创作者混合了喜剧效果、推理密室、奇异推广、家庭伦理、反思战争等。由此引发了关于如何在系列电影中走得更远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