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快餐电子商务”的转型之后,今天的电影怎么样?据调查,出售零食的收入只是九牛一毛,裁员和亏损仍然是电影院目前的状况。4月7日晚,《快乐蓝海》披露了该公司因影院关闭而损失的1亿多元。近年来(651,329),在流行病的冲击下,瓶颈电影产业已经站在悬崖边上。
裁员很常见
4月7日晚,《快乐蓝海》发布了第一季度业绩预测,直观地显示了国内影院目前面临的经营压力。业绩预测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快乐蓝海上市公司股东应占净利润预计将从去年同期的盈利状态转为亏损状态,亏损规模在1亿元至1.05亿元之间。
至于第一季度亏损的原因,快乐蓝海在公告中指出,自2020年1月25日以来,快乐蓝海自有影院和快乐蓝海附属影院均已暂停运营,尚未恢复运营,导致快乐蓝海第一季度营业收入大幅下降。
当快乐蓝海宣布亏损预测时,在中国拥有数百家电影院的影投公司CGV最近面临裁员。据相关报道,该公司的裁员率约为30%。
保利电影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刘建峰,表示,裁员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因为整个行业都受到了沉重打击。在影院经营负担日益加重的影响下,不仅CGV,其他影投公司也开始通过裁员等方式减轻经营负担。
快乐蓝海和CGV都只是现阶段电影业的一个缩影。目前,为了尽可能地降低支出成本,一些电影院选择在关门初期只让2-3名员工轮流值班,而其余员工大多休假,并获得基本工资或少量生活费用。然而,随着关闭的继续,这种方法在缓解操作压力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有限。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许多电影院正面临着不堪重负和即将倒闭的局面。海淀区, 北京市,一家影院的经理徐,先生说,随着营业暂停时间的不断延长,以及收入和租金等各种成本的不断支出,影院运营商担心现金流储备会持续多久。“据我所知,有些影院在员工工资完全停发后,可能只能再支持3个月左右,然后他们将面临无支持的局面。”
自助措施效果有限。
在暂停营业期间,国内影院也试图通过自己的方式缓解压力,但实际效果相对有限。
以过去两个月在中国许多影院流行的“快餐电子商务”为例。到目前为止,中国的许多电影院,包括大地电影院、金逸电影院和博纳电影院,都在网上出售小吃、饮料和电影衍生品。从销售额来看,一些影院的“快餐电子商务”业务吸引了一些消费者,但与影院自身承担的成本相比,这一业务实现的收入仍是九牛一毛。
“在国外销售零食只是清理库存和避免因春节前储存的销售物品过期而造成损失的一种方式。然而,这也意味着“快餐电子商务”只能解决销售业务的成本压力。然而,事实上,电影院在租金、水电等其他领域的成本并不小,在正常运营条件下,电影院近80%的收入仍来自电影票房。“快餐电子商务”带来的一小部分收入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经营困难。“徐先生这样说。
除了“快餐电子商务”之外,还有电影院在这个阶段以更优惠的价格提前出售电影票和会员卡,以提前获得一定的水来支持电影院运营。与此同时,在降低成本方面,许多电影院也在与房东和业主沟通,讨论是否可以降低某些租金,或者与其他服务提供商就暂停短期服务进行谈判,以降低关闭期间的运营成本。
在刘建峰看来,从运营的角度来看,目前影院运营商能够主动做的事情相对有限,而且这一次的影响不仅仅是单个影院,而是整个行业。数以千计的电影院也很有可能关闭。如果要从根本上改变电影院的管理挑战,政府主管部门和各种力量需要共同推动电影业度过目前的困难。
对并购的恐惧
现在政府当局也试图通过不同的措施帮助电影院实现稳定的运营。国家电影局官方近日宣布,为了积极应对疫情的影响,国家电影局协同财政部, 发改委,国家税务总局等部门研究出台电影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等税收优惠政策政策。与此同时,我们将加大对重点电影创作和宣传的支持力度,引导各地出台政策措施,帮助电影公司拯救和发展。
与此同时,近年来,国内电影上座率的增长有所放缓,但影院和银幕的数量保持了快速的扩张速度。公共数据显示,从2017年到2019年,中国看电影的人数分别为16.2亿、17.2亿和17.3亿,同比增长率不到1%,而这三年电影院数量保持在10%以上的增长率,此外,屏幕数量的增长率超过15%。
刘建峰认为,在过去的两年里,电影业逐渐显示出发展问题。部分资本进入的快速增长也使市场膨胀和饱和。疫情已经使该行业承受了更大的冲击。然而,这也是该行业重获理性的机会。或许还会有一波并购浪潮。因此,之前快速增长的资本进入已经撤出,更具竞争力且对市场有足够信心的资本通过并购扩大了市场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