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眼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23日下午3点16分,中国电影票房突破300亿美元,而去年仅一周左右。
在经历了前几年票房的大幅增长之后,由于优质内容供应不足、票房减少和政策的综合影响,票房增长速度已经持续了数年。
中国电影(600977.SH)作为国内影视制作、发行、营销和放映的参与者,对行业冷暖的感知应该尤为明显。
根据2019年第一季度的数据,扣除股票后,公司实现收入22.26亿元,净利润3.4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8%和5.46%,增幅明显高于上年。
这个行业什么时候才能回暖?
整个产业链布局,进口影片发行具有独特的优势
中国电影的主营业务由影视制作、电影发行营销、电影放映和影视服务四部分组成。可见,公司经营范围涵盖影视制作、制作、发行、影院、影院、设备等环节,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根据公共信息的披露,一些数据可能清楚地说明公司在产业链中的位置:中国电影主导或参与生产和推出了15种2018年电影,和总意识到票房为81.33亿,占国内生产的国内票房。总金额为21.46%。其中包括电影《唐人街探案2》、《捉妖记2》和《无话可说》。
截至2018年底,公司控股影院和控股影院共覆盖影院17358家、影院2252,200个座位,影院占有率28.89%。
2018年,主导或参与国产电影发行451部,总票房131.55亿美元,占国内总票房的40.23%。2019年第一季度,公司主导或参与发行国产电影121部,累计票房59.82亿元,占52.41%。
2018年共发行进口电影124部,票房125.04亿美元,占同期进口电影总票房的58.65%。2019年第一季度的最新数据显示,该公司共发行了42部进口电影,累计票房25.77亿美元,占45.12%。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图片管理条例》等政策,我国进口电影的管理是基于一进二出的原则。国家广电总局授权中英集团进出口分公司负责进口海外电影。《中国电影》和《中国电影》两部电影相继上映。正因为如此,中国电影发行进口电影创造了明显的竞争优势,这为发行业务贡献了很大一部分收入。
从2018年收入的具体构成来看,电影发行业务收入达到47.7亿元,占比超过55%。电影放映、电影电视服务和电影电视制作分列第二、第三和第四,分别占总收入的20.17%、15.63%和8.00%。
行业增长放缓,业绩承压
五年来,公司营业收入从2014年的59.6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90.38亿元,扣除父母的净利润从3.82亿元增加到8.9亿元,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10.97%和23.55%。
然而,最近的财务数据显示,该公司的增长已明显放缓。其中,2018年财政收入增速由上年的14.63%下降到0.55%。同样,最新的2019年季度报告数据显示,营收增长率已降至1.28%,扣除房屋收益的净利润增长率也从上年的17.56%降至5.46%。
对比万达电影(002739.SZ)、横店影视(603103.SH)、金一影视(002905.SZ) 2017年和2018年的收入和扣除净收入增长数据,增速也出现下滑。
仔细分析表明,这与行业增长放缓密切相关。根据《2018中国电影年度调查报告》,2018年中国电影全年票房609.6亿元(含服务费),增长9.06%。回顾2010年以来的票房增长,这一增速仅高于2016年。
根据最近的猫眼数据,自2019年初以来,2019年1月至5月,中国电影票房(不含服务费)249.41亿美元,同比下降6.35%,为9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同期的观影人数为6.89亿,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亿。
可以看出,行业整体放缓预计会给中国电影的短期表现带来很大的压力。
关注库存、现金流风险
在业绩增长放缓的背景下,库存和现金流风险也值得关注。
2015-2017年,中国电影账户的存量稳定在12亿至13亿之间。到2018年,库存规模大幅增长,从2017年的12.43亿美元增至17.95亿美元。
对于这一变化,公司的解释是由于增加了新的投资拍摄。
与此同时,2018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也大幅下降,从上年的15.05亿美元降至5.63亿美元,下降62.58%。该公司对此的解释是,“主要是受薄膜沉降周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