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2019年的转折点见证了2018年很有争议性、最具话题的最终一部影片《地球最后的夜晚》在神坛坠落的场面,不管本片本身质量如何,这部影片的营销一定是成功的,能够称得上是电影营销界的楷模。
《地球最后的夜晚》12月31日公映,导演毕赣,执导的上一部剧作《路边野餐》四个汉字来归纳深奥、难懂,《地球》比起《路边》有过之而无不及,就是这么一部受众到不能再小众的文艺影片预购票房居然超高达1.5亿,上映首日票房榜2.61亿,这个销量成绩一定能够写入我国文艺片票房榜发展史。
实际上文艺片直到整个地球均是小众影片,除非常个别的影片一般来说票房都不会比较高,一跪走红的《百鸟朝凤》最终票房榜也方才8675万,《地球最后的夜晚》可以超越国内文艺片票房榜历史新高全皆要得益于影片的营销宣导。
《地球》营销可以胜利就不得不提2018年网上风行一句台词“生命的实质就是复读机”用一个贬义词来归纳就是“跟风”,一首歌火了,满大街都是同一首歌,一个视频火了,满屏都是模仿者,一对情侣预购了《地球》零点散场的电影票然后发了个朋友圈:“2018最后的夜晚看跨年爱情电影《地球最后的夜晚》和他(她)在电影院一吻跨年。然后一大批情侣跟风买了电影票喊着要去电影院“一吻跨年”,然而这些人中的绝大部分人从买票到进电影院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要看的是一部什么类型的电影,这类型电影自己喜不喜欢。
有位网友曾经在《地球》预售过亿的时候说过一句话“无数对情侣在跨年夜观看毕赣导演的这部跨年爱情电影,然后一脸懵逼的走出电影院”,其实懵逼的不只是观众还有片方和导演,他们应该也没有想到“一吻跨年”的噱头竟然会给一部小众电影带来这么高的票房,导演懵逼的是自己的小众电影怎么就变成大众电影了。
《地球最后的夜晚》上映三天累计票房2.77亿,上映首日票房2.61亿,上映第二天1035万票房,上映第三天两百万票房不到,豆瓣评分从最开始的7.5分降到了6.8分,猫眼电影2.7分,淘票票3.7分,一般来说淘票票和猫眼的评分相比豆瓣算是较宽松的,一般电影评分都会高于豆瓣,这次《地球》三大平台的评分差距有些让人匪夷所思,看来大部分买票的观众是不上豆瓣的,不然早就3分以下了。
《地球最后的夜晚》口碑票房跳崖式下跌的背后是人类的本质、社会风气造成的而不是电影本身,你可以说这部电影“难懂不好看”但你绝对不能说它“烂”,只是这个电影类型本身就不适合你的审美,这就像“一个只吃肉的人听说素菜养生,跟风点了一道素菜,结果吃到嘴里发现不适合自己的口味”所以各位看官以后看电影还请擦亮眼睛,选择适合自己的电影,盲目跟风最终伤害的只有自己的眼睛和钱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