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电影投资的美好时代,商业类型电影的制作创作是电影人的新课题。”近日,拍摄《致命替身》的新疆光影魔方文化传媒中心艺术总监过华用一句话概括了公司出击商业电影的初衷。
要知道,这是一部新疆民营影视企业独立投资在疆拍摄、又有多名新疆演员参演的电影。这在新疆电影史上是第一次,也是新疆电影产业少有的民企展现身姿的时刻。
王静涛,光影魔方文化传媒中心的制片人。他认为,对电影业来说,现在已不是民营经济“暗度陈仓”的时候了。为了说明这个观点,他以一组数据来做对比:现在国产电影票房收入有近80%是民营公司参与发行创造的,而在之前,民营影视机构连20%都不到。
实际上,正如王静涛所言,伴随着电影改革的步伐,民营企业在电影行业逐渐取得了制片、发行、院线等各条产业链的“准入证”,携体制、资本、专业市场运作技能、人才等方面的诸多优势,当仁不让地走到了电影产业化改革的前台。2003年,民营影视公司终于获得了和国有电影制片厂一样的身份。
在国内,民营资本成功进入电影市场的案例也不在少数。最典型的是王中军和其兄弟在1994年创立的华谊投资有限公司。他们在1998年投拍第一部电视剧后,开始进入电影市场,2004年的贺岁片《天下无贼》,票房突破1亿元人民币。
对于新疆来说,民营影视公司的数量也不少。自治区广播电影电视剧影视管理处处长赵飞说,这个数目保持在40家左右。
“按照新疆影视市场的规模来算,民营影企不算少了,但是真正独立出资拍商业电影的却不多。这些影视公司的拍摄大多是依附于政府、官方的投资,都是以宣传当地主流文化为主的电视电影片;而这种完全商业化类型的电影,并且又依靠民间自有资金来拍摄的,真的是很少见。”赵飞说。
正如赵飞所言,记者了解到,目前新疆比较活跃的民营影企有新疆阳光雨露电影制片公司、新疆盛世嘉和以及大森等。阳光雨露成立很早,自2001年以来,每年拍摄影视作品三四部,其中,《西风烈》、《横平竖直》和《骆驼圈》以及电影《两个人的教室》等获得了国家华表奖、金鸡奖和电影频道数字百合奖等。而新疆盛世嘉和近两年接连拍摄了《支教老师》和《大盘鸡》等数字电影。